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小学 二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已经开始逐步过渡到从自词语到 句子 和 文章 内容的理解,主旨段落的概括。和文章大意的解读。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
答题步骤:
1、 把文章通读一遍;
2、 对简单题目,进行解答,如:标小节号等;
3、 带着问题,读文章,根据问题难易,通常需要读1~2遍,然后进行解答;
4、 根据题目,对照文章内容,进行检查。
题目类型和答题 方法
一、标小节号
题目举例:这篇短文一共有( )小节。
这类题目 ,通常在读完第一遍的时候,便可以直接答出。需要注意的是,标完小节号之后,立刻检查一遍,是否漏标。
二、数数共有几句话
题目举例:文中第3小节,一共有( )句话。
这类题目,通常会指定文中位置。所以,在答题时,可以直接找到相关位置,进行解答。最好,一边数,一边做标记,以免漏数或重复数。
三、补充词语
题目举例:填上合适的词:一( )小鱼; 一( )鱼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按短文内容填空。虽然题目没有要求,但是当答案不唯一时,尽量按短文的内容填写。
例如上题,一(条)小鱼,一(群)小鱼,都可以。但如果短文中出现的是“一群小鱼”,那么,答题时最好也按一(群)小鱼填写。
四、划出相关的句子
题目举例:1、发现文具盒丢了以后,兰兰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在文中划出。2、请在短文中找到一句比喻句,并用直线划出。
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把文章进行精读,直到找出答案为止。
例如,题目2要求找到一句比喻句,那么,如果在第一小节中,就能找出比喻句,精读就到此结束。当然,如果对答案不确定,应把整篇文章静心精读一遍,再做解答。
五、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题目举例: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说法一。2、 说法二。3、 说法三。
这类题目,应首先把问题通读一遍,然后带着问题,精读文章,进行解答。
一年级的阅读理解中,出现这种题型,往往比较简单,只要跟原文进行比对即可。
二年级的阅读理解中,这类题目,通常需要孩子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 和判断。
六、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题目类型:在这篇短文中,小红是怎样照顾小树苗的?
这类题目,答案通常有两种类型:
一是简单答案,可以直接用文中原话回答;二是复杂答案,需要孩子先进行总结提炼,然后进行解答。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二年级的阅读理解中,在平时练习中,应让孩子多进行针对性的总结练习。
所以,语文中的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也不是只能靠孩子的“悟性”来解答。只要能从基础练起,从低年级练起,相信孩子一定能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2
小学一、二年级阅读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的问题有这七种类型,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第一种:问短文共有几个小节。对于这种问题,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看懂文章的意思。我们结合例文来讲一讲怎么做。比如下图中的文章《小白兔》。文章第一段介绍的是小白兔有一些什么身体特征,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小白兔的 爱好 ,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小白兔的胆量很小。由此可见,这篇短文共有3个小节。
第二种:问第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比如上图短文中,第2节写了小白兔吃食。这就需要孩子能够读懂文章的意思,需要做到这个要求,除了认识足够多的字,还要加强阅读训练,多看课外阅读书。
第三种: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这种题目需要孩子们在短文内容里面去找答案,要求跟前面的一样,需要认识足够的字以及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主要题型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句子等。
第四种:将短文中描述某事物的话用横线划出来。这种题目也没有特别的方法,只能根据题目的意思去短文里面找答案。
第五种:要求写出短文中一共有几句话?对于这种问题,小朋友们需要掌握哪些标点符号代表一句话结束了,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不会出现太复杂的句子,因此,一般以句号、问号或者感叹号结尾的句子就算一句话结束了。比如,下面这篇短文《小海马出生了》,它每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句话,都是以句号结尾的。
第六种: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或者延伸到短文外的常识问题。如果是问短文中的问题,那么去短文中找答案即可。如果延伸到短文外的问题,那就要根据常识来回答了。比如上图中《小海马出生了》这篇短文后面所提出的问题是:马是由谁抚养长大的?你呢?这种题目就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看懂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题很容易让孩子们误解是问海马是谁抚养长大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
第七种: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意思,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这种问题要求孩子们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寓意。这个题型要求相对来说较高,不但要求学生读懂短文的意思,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做这种题要注意找短文中每段话的最后一句,一般都会总结该段的中心思想或者主旨,有的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把握住这两点,结合短文,就不难找出答案了。当然有一些问题是要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来回答,那就需要孩子们提高阅读量,积累知识了。
掌握了这些阅读理解的基本问题后,相信通过巩固练习,阅读理解不再是难点了。以下为大家准备了11篇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训练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收藏 后打印出来练习。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3
【一】文章里某句/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名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表现“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 典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七】“问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八】常考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角角度。
【九】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 故事 情节),
人物和事件(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十】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感情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十一】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态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 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十二】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作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