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颗心的距离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7-17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一颗心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有多近?

小时候,我们的城市像郊外,我们的脚步很轻快,那时天空很蓝,心很小路很宽。长大后,我们的存在像尘埃,我们的距离被拉开,有时相处很难,想很多话很短。——苏打绿《小时候》

在关系里真的有对等的吗?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并没有对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无非是一颗心的距离,你不靠近,他不往前,永远就停在那了。

关系是包含多种的,像亲情、爱情、友情……一直很好奇的在观察,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走的那么近,有些人只能站在一定的距离里观望?同时也在反观我自己。我们都渴望被爱,但却常常不愿意踏出那一步,是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还是害怕证明了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爱你而失望?还是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的冷淡?可能都有吧,情感是很复杂的存在,有时也不是三言两语能道破的。

我常常觉得我跟我爸的关系很微妙。而在其中也常常获益良多。他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保护区里,你上前一步,他就会变得更防御更谨慎,又或者说更具攻击性。好了,当你退后一步时,他又觉得是时候进一步来宣示“控制”权。多年来,在这个博弈的游戏中,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诀窍,可每次都还是遍体鳞伤。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我看到《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这本书的时候,仿佛领悟了一点,没有期待,或者减少期待你就会没有伤害。换个思路,将聚焦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找回你的主动权。

其实他在用他的方式来讨爱,我也在用我的方式去守卫,于是两个可怜巴巴的人都得不到爱,都不愿往前一步。在关系动力中,可能男性总是习惯以权威去争取主权,尤其他是我爸,更是理所应当。所以当我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他的时候,他其实很受伤也很失望吧,更多可能是很难去面对这个失控感。有很多父母都说过,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逐步远离父母的过程,慢慢看到的只有越走越远的背影。从这是属于“我的”到属于“别人”,始终要独立,脱离父母。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体会,但从中能感受到一丝的无奈跟失落,就像孩童时期心爱的玩具被抢走,或是养育多年的宠物离家出走的哀伤。看着老爸慢慢变老,但那倔强的个性却从来未减一分。也许那是仅有维护自我尊严的方式吧,也许他从来不愿意承认孩子真的长大了,也许到了七八十岁老到走不动的时候却依然固执的拍拍你肩膀说,‘小样,看你做什么都做不好,永远长不大!’。

我以前真的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特别相信,特别入心,他从来没有夸过我,无论我在别人看来怎样,在他评价中,我永远只看到“挑剔”,仿佛容不下一粒沙子。因此我也常常自我怀疑,自卑了好久。常常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想获得他人的认同,但其实最想得到的是他的认同。年少轻狂总是血脉喷张,不服输又搁不下所谓的自尊,常常跟他呕气,所谓的叛逆,其实不过是想讨到一点点的关爱跟注视。但这个舞蹈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和谐的,要不我们都进攻,要不都退缩隔绝。

有朋友也跟我说过,用糖衣炮弹,就算他怎样骂你,怎样不爽你,你依然笑脸相对,依然不停止对他的好。这或许也是一种办法,我也试过了,在忍让中,似乎关系是缓和了,其实道理谁都懂,他进你退,总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就像他希望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考个公务员什么的,而你也乖乖听话去做了,那就一片和谐了。你成为他眼中的“女儿”,他满意了,同时也表示你将主控权交给对方了。可问题是,你自己满意了吗?好像并不能,在这种“讨好”下,其实你满足了别人却伤害了自己。你觉得违心的日子能维持多长呢?确实我也看过很多人练就一身忍让、牺牲成全的“美德”,但却因为长期压抑自我而必定带来更大的爆发跟反叛,可能是身体的症状,也可能是心理的症状,而可惜的是自己却看不到,还一直忍气吞声。

当你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的时候,你是真的爱他吗?这只是自欺欺人的戏码罢了,其实我们只是想通过“付出自己”来换取别人的爱。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很难去接受这点,有人跟我说你那是在变着法子讨爱!

现实中也看到太多这些牺牲者的故事了,在他们看来,也许我今天的牺牲能换取明天的幸福呢?也许我在忍忍就好了?也许他会改变呢?也许……看看这些“期待”都是放在别人身上了。其实也许对于这些牺牲者而言,他们害怕的是承担失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承担得不到别人的爱的痛苦。他们以为自己无路可走,没法可选,可恰恰他们选择了不选择,选择了让别人来承担。“我都已经对他这样好了,他再对我不好就是他的事了”,“我已经付出了我的全部,你怎么能够辜负我呢?”,“我都已经低声下气了,为什么你还这样对我?”……看到这背后交换的情感勒索了吗?

那怎么办呢?我既不想以暴制暴,又不想讨好换取怜爱。究竟怎样才能让表达自己又不伤害对方?这些年来我也在探索着。

都说在关系中,会把自己看的更清楚。觉察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你看到了自己的“私心”了吗?没有错,我们都在刷存在感,都在渴望爱,甚至乞讨爱。当我慢慢愿意承认这点,其实我已经看到自己内心的渴望,看到自己的期待。但若你不付出真心,又怎能换来真爱?

那什么是真心?人都有自私的基因,谁能这么伟大只付出不问收获呢?我们又不是圣人,我们只是血肉之躯的凡人。我并不认为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所谓真心,其实来自于真诚、尊重跟接纳。真诚的面对自己,面对他人,聆听自己的需要,别人的诉求。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接纳原本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一切。

不要以为这三个词听上去像口号那样顺溜,其实可能穷尽一辈子,都未必能真正的做到真诚、尊重跟接纳。每个不同的时期,自己对这三个词都有不同的领悟。

对于接纳,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父母对孩子有恨。多么的真实,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我看完之后反而释怀了。我们常常强调爱,却忘了有爱就有恨,世界本是两分法。我们总期待父母爱人对我们只有爱,却疯狂的压抑恨。你能接受其实你并没有那么爱他,他也可能并没有那么爱你吗?首先你得愿意承认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然后才能慢慢理解别人,接纳别人的感受。很多人没有办法去承认自己曾对父母有过恨,有过愤怒,一直压制在心中。有恨又怎么了?有恨就不能爱了吗?承认你恨他就代表你不再爱他了吗?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过去不等于现在跟未来。我们常说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如果连这种真实的感受都不能面对,谈何和解?谈何接纳?更谈何真爱?

说永远比做的漂亮,对于我老爸,多年来的爱恨情仇,好像随着时光,把这个镜子打磨的更清晰了。不能说已经完全厘清了,但慢慢从他身上,我看到自己内心的小把戏,看到自己的投射。其实无非都是想得到爱,但也许慢慢的不需要以“讨”的方式,而是打从心底,理解了他,接纳了他。能量是能传递的,你有多接纳自己,就有多接纳他,有多爱自己,就多爱他。付出真心的过程其实很有趣,最后你发现不但主动权在你手上,而且你也越来越懂得看到自己内心的渴望。

有些坚持,不需武力,但可以坚定,温柔的坚定自己,表达自己尊重他人的决定,无论接受与否。试试吧,一起探索探索吧!你选择靠近,有面对可能失败的风险;你选择逃离,可能不会有冲突,但你跟自己的心就越来越隔绝了;但若你选择爱,你永远不会失败,因为在爱与尊重里面,只能是获益者。

一颗心的距离,这么远又那么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