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能超前点播了吗
现在不能超前点播了吗
现在不能超前点播了吗,超前点播模式一度消耗了用户对长视频网站的满意度,爱优腾10月4日齐宣布取消剧集超前点播服务,目前仅剩芒果tv则还没有放手。现在不能超前点播了吗。
现在不能超前点播了吗1
10月4日中午,爱奇艺、腾讯视频与优酷视频先后宣布取消超前点播服务,停止超前点播内容更新。
首先宣布取消的是爱奇艺,在取消超前点播的同时,也取消了会员可见的内容宣传贴片。爱奇艺CEO龚宇称,“不断提升会员消费体验和满意度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哪怕短期收益受损。”
虽然屡遭争议,但超前点播模式曾一度被长视频行业视为一种值得期待的收入增长方式,如今三大长视频网站却同日宣告了该模式的终结。
一种商业探索的终结
自从2019年《陈情令》开始,超前点播模式,这项在既有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便可以提前解锁剧集内容的增值服务,就一直被用户所诟病。这项模式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群多元化的观看需求,但对大多数人群而言,意味着会员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使原本的会员价值相对缩水。
但对长视频网站而言,超前点播则意味着一项新的收入方式。据报道,在腾讯视频独播的《陈情令》超前点播收入达1.5亿元,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拼播的《庆余年》的超前点播收入为1.45亿元。
超前点播模式在为长视频网站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腾讯视频与爱奇艺更是因《庆余年》的超前点播被消费者诉至法院。从判例来看,法院均并未否定超前点播模式,但认为不应损害会员已有权益。
在吴声威诉爱奇艺一案中,原告要求取消超前点播这一机制本身的请求则未获法院支持,对此法院给出的理由是,付费超前点播属于爱奇艺公司商业模式的探索,该模式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所以,尽管许多用户表示不满,超前点播模式还是延续了下来,并逐渐成为各大平台剧集的标配。截至2020年底,有30%的网络剧、59%的网络首播电视剧都采用了“超前点播”模式。
而据云合数据发布的《2021上半年连续剧市场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2021上半年上线超前点播剧共67部,占上新剧总体的33%。其中,爱奇艺上线超前点播的剧集为10部,点播比例为11%;腾讯视频、优酷上线超前点播的剧集均为24部,点播比例则分别为30%、34%,而芒果TV上线超前点播的剧集则为21部,点播比例高达47%。
风向是在今年夏天开始变化的。8月以来,腾讯视频先后为《扫黑风暴》、《云南虫谷》以及《双探》开启了超前点播服务。其中,作为今年暑期档难得的爆款,《扫黑风暴》在播出近半时即开启超前点播,会员若想要解锁未播内容,需要每集需另付费3元,并只能按照顺序逐集购买,这一点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与投诉。
针对消费者的投诉,上海市消保委就超前点播一事发文,表示按顺序解锁观看涉嫌捆绑销售,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漠视,随后腾讯视频等长视频网站回应将调整解锁规则,将取消逐集超前点播,改为可挑选集数进行点播。
随后在9月,中消协发文表示视频网站VIP服务应依法合规、质价相符,少些套路、多点真诚,并指出四点:1、超前点播重自愿,逐集限制要取消;2、广告特权应保障,违法推送要杜绝;3、自动续费套路深,计费规则要公平;4、协议不得随意改,用户权益要落实。
在备受期待的迷雾剧场上线前夕,爱奇艺率先宣布取消超前点播。9月29日,爱奇艺迷雾剧场时隔一年宣布回归,是继2020年迷雾剧场集中上线五部精品悬疑短剧集之后的再一次规模化呈现。
此前在爱奇艺的财报会议中,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曾提及,会把这种模式作为“一种常态的播出方式”,并且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提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的方式”。
据《财经》报道,超前点播为爱奇艺带去了非常可观的收入,“版权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平台仅靠黄金会员无法回本,而超前点播的出现至少改善了30%的版权亏损。”
而现在,对于超前点播的取消,龚宇则解释称,不断提升会员消费体验和满意度是长期努力的目标,哪怕短期收益受损。
长远发展仍待创新
各大公司财报显示,爱优腾等长视频网站仍处于持续亏损之中。
会员与广告收入是长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从会员来看,至2021年6月30日,爱奇艺的总订阅会员人数为1.062亿,较上一季度增长了90万人,同比增长120万人;而腾讯视频在2021年第二季度付费会员数为1.25亿,较上一季度零增长,同比增长9%。长视频会员增速早已显现疲态。
会员增长乏力,又面临高昂的内容投入压力,提升会员费曾是长视频网站寻求平衡的措施之一。爱奇艺和腾讯分别在2020年11月与2021年3月进行了首次会员订阅价格调涨,但会员订阅价格的调整也可能会影响用户对长视频网站的付费热情。
财报显示,自2020年11月会员费涨价后,爱奇艺会员数出现下降,年底减少至1.017亿,虽然今年以来会员数量有所上升,但总订阅用户数依旧没能回到2019年的1.069亿。去年,全年爱奇艺付费会员数同比下降4.95%。
提升会员费被视为提升ARPPU值(单个付费用户消费金额)的方式之一。Netflix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自成立以来,Netflix先后六次提价,尽管造成了用户数短期流失,从长远看收入却呈现上升态势。然而,在付费会员数上,Netflix在今年也遭遇了瓶颈,第一季度全球只增长了400万付费会员,第二季度则只增加了150万。
不过内容自制、独立生产优质内容依然是Netflix的制胜法宝。而国内长视频网站在内容自制的质量与差异化上,表现并不突出,会员服务也大同小异。拿最近的《鱿鱼游戏》来说,这部并无法在国内播出的韩剧,却能在国内的各大社交媒体频繁刷屏、登上热搜。
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其实才是超前点播模式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超前点播模式取消之前,尽管质疑声众多,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因为只要内容足够优质,足够有吸引力,多花钱先睹为快也还是值得的。
随着长视频网站的发展,用户的成熟,需求的分级化是必然的,如何在已有的规则下合理地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或者如何合理地调整规则、分级会员,既不惹怒消费者又能获得增长,是长视频网站需要持续探索的事情。
尽管此前关于超前点播模式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非法,但对三大长视频网站而言,这一收入增长的新探索已成往事。长视频网站中,仅剩芒果tv则还没有放手。直到10月5日下午,芒果tv的超前点播仍未取消,首页可见《婆婆的镯子》、《亲爱的吾兄》、《双面神探》均在超前点播模式中。
不过,牺牲了短期利益,就一定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空间吗?
超前点播模式一度消耗了用户对长视频网站的满意度,从该模式取消后用户的欢呼型反应来看,好感似乎又被建立。但对长视频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仅凭取消一个超前点播模式,还远远不够。
现在不能超前点播了吗2
10月4日,一天之内,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先后宣布,取消剧集超前点播服务。
在此之前,几大视频网站超前点播功能备受争议。热播剧《扫黑风暴》《云南虫谷》等剧在视频网站的超前点播付费模式,成为了不少观众心头的一根刺。
明明已经付费成了网站的会员,为什么到了大热门的剧集,又要花钱单集解锁才能看到大结局?
其实早在2019年古装剧《庆余年》开始,视频网站就开启了超前点播这种付费观看模式。在该模式下,视频网站会员可以对网站提前公布的大结局进行付费解锁。
以3元一集为例,一般网站会放出最后的5至10集内容进行解锁,用户想要提前看到结局就需要花费15到30元。
9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文表态,希望“视频网站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指出对于超前点播业务推出前已购买VIP服务的老会员,视频平台应按原有会员协议提供服务,不应借修改格式条款增加收费项目。
不赚钱还挨骂,视频网站都是活雷锋
看看视频网站的利润情况,简直惨不忍睹。过去四年,爱奇艺亏损了约300亿元。
其中2017年亏损37.3亿元,2018年亏损90.6亿元,2019年亏损103亿元,2020年亏损70亿元。腾讯视频和优酷也都是难兄难弟。
要说爱奇艺优酷腾讯这几家视频网站也挺惨的,每年巨额亏损,看不到有啥前景,纯粹是给明星们和影视公司做活雷锋送钱的。
而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没几年却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们。BAT三家做了十几年视频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但是虽然不赚钱,这几家公司挨骂却一点也不少。想多收那么一点会员费不断创新出各种会员、VIP收费方式,简直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笑话 。剧集超前点播出来也没多久,就在各种批评下取消了。
建议这几家视频网站别老盯着用户的会员费挖掘潜力了,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把明星们的片酬和影视公司的利润打下去多好,对自己减少亏损有利,也对消费者做了实事。还能让大家为视频网站叫好。
视频网站错在哪:损人不利己,自己不赚钱,也坑害了消费者利益
其实爱优腾等视频网站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子。马云的阿里巴巴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网购在中国成为可能。
而拼多多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因为拼多多帮终端消费者在上游卖家那里拿到了最低的价格。
而中国的视频网站却对行业的贡献不大,甚至可以说对普通消费者、视频网站会员提供的价值乏善可陈。
几大视频网站上已经没有多少免费的内容,看什么都要收费,而关键是即便你花钱买了会员,能看的`影视资源也不多,也没有特别好的内容。很多人为了一个热播剧开了VIP后,看完之后就很少再去登录。
而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却对现在畸形发展的影视行业负有一定责任。影视明星的片酬高到夸张,连郑爽这样没有演技、也谈不上一线的女明星都能拿到1.6亿的片酬。
视频网站开出天价争抢剧集,抬高了国内艺人们的片酬和影视剧的制作成本。但却并没有催生出什么高水平的影视剧。
相反这些年来宫斗剧、抗日神剧、穿越剧、耽改剧充斥,流量明星和小鲜肉泛滥,已经让国内观众怨声载道。
视频网站损人不利已,自己不赚钱,连续十几年巨额亏损,也把行业弄得乌烟瘴气,让消费者意见很大。现在视频网站一推出新的收费方法,就会被网络群嘲和被用户投诉举报。
互联网巨头烧钱砸市场:追求行业定价权与垄断收益
国内互联网公司总是喜欢烧钱砸市场,一厢情愿地认为迟早能赚到用户的钱,而不是在上游创新降成本,帮用户得到更多实惠。
和一窝蜂涌入共享单车、社区团购一样,视频巨头们也没有想着提高行业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能提高行业效率,商业模式就是可以持续的,而且一开始也就应该能够盈利。
巨头们从来想的都是砸钱先亏损拿下市场,垄断后再涨价收割消费者。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他们的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所以才会陷入长期亏损的局面。
他们要的不是提高行业效率带来的经营收益,而是掌控行业定价权后得到的垄断收益。
比如卖一件产品,正常的成本是8元,市场价格是10元,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把成本降到4元,把市场价格降到6元,那么这样的公司无疑是优秀的,也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而互联网巨头的烧钱游戏,放到这里就是另一个故事。
第一种情况是巨头们没有改变成本,不去整合上游资源,成本还是8元,但凭借雄厚的实力,先把市场价格降到6元,亏损砸钱让自己变成行业的垄断者,把竞争对手都赶出市场,最后垄断市场后再把价格提高到12元。
这种模式在烧钱砸市场时,市场价格低到成本以下,而在垄断市场后价格又会直接提升到高于正常的市场价格。
第二种情况更加恶劣。互联网巨头为了得到上游供应商的支持,可能还会把本来的成本8元,提高到10元,多给上游供应商一部分来与上游结盟,再在消费市场先把价格降到6元,垄断市场后再把价格提高到14元。
第二种情况就是中国视频网站巨头们做的事情,他们财大气粗开出天价抢购影视剧,把艺人们的片酬和影视剧的成本抬高,先烧钱抢占市场份额,再用高额的会员费来获取利润。
但是把成本8元或者10元的东西卖6元绝不是什么好的商业模式,想垄断后再收割也没有那么容易。
他们的烧钱从一开始就只是为了在垄断市场后割普通消费者的韭菜。他们进入市场后,没有对市场带来任何良性的推动,反而摧毁了行业的正常秩序。
如果没有国家和相关部门干预,也许巨头们利用垄断后的定价权来收割消费者不是难事。但现在反垄断法的存在,让视频巨头们的美梦落空了。不管是VVIP,还是超前点播都不被政策和消费者所认可。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走出烧钱砸市场的固有思维了,想靠垄断后的行业定价权赚钱是不道德的,也是政策和消费者都不能接受的。不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都是伪商业模式,也都是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