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诗人诗词写作文
1. 用古代诗人写作文
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我喜欢诗,但我不会写。
从浩瀚的文海中,翻阅历史的长卷,从历史的长河里,撷取美丽的浪花。我分明看见,在那浪花的巅峰间,在那长河的低谷里,文字,记录了历史,文字,澎湃着自然。历史是昨天的事情,是沉淀的昨天,这是做学问的人研究的事情,而我更喜欢历史里咏颂的自然。历史是固定的,而先哲诗人笔下的自然,还在鲜活的存在着。存在着连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们业已成为了历史,而他们咏颂的自然,至今仍在生息,经他们生花妙笔打扮过的自然,成为了后人追捧的圣地,而他们,被铭刻在历史中,成为了人文景观。
诗人,首先是人,然后才会写诗。诗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慨,诗是他们对自然的提炼,诗是他们对人生自然浓缩的精华。于是,因为人们喜欢,这些文字被留了下来,因为人们爱戴,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因为贴近生活,他们的文字被口碑传送。试问,有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不是还被人们当成经典吟唱吗?
我喜欢自然,当然还是偏袒倾向描写自然的诗句。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说起,这位开宗的大师,生在长江边,长在庐山下,他的祖辈为官做仕,在学而优则仕年代,他也不得不走这条路。然做过一任小官后,便“不堪吏职”辞隐了,在田园牧歌中寻找精神寄托。他的《桃花源记》,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日荷锄归。”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江南水土的养育,愤世嫉俗的经历,饮酒豪爽的性格,都化作了对自然的热爱,演变成文思喷涌的奇才。在古稀有六的年龄,他偎着长江,枕着庐山静静的睡着了。至此,历史上少了一位官,多了一个诗人,在中国历史的文坛上,他以自己的辉煌,奠定了百世田园之主的地位。影响着诸如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
不禁想到诗仙李白,这位让人记不起唐朝,记得起李白的诗圣,更是追寻山水,歌咏自然的霸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仅此两句,大气回肠,神来之笔,可谓集天地之灵气,昭日月之精华。他的诗太多了,太美了,轻柔的可听见声响,涌动的可看见激流,描绘的可走进其中,奇思构想的如入仙境,一缕仙气飘渺而来,聚集成一股霸气,一股无人超越的霸气。
诗人欣赏自然是抒发,诗人抒发来自自然的灵感。他们视天地是万物的旅舍,看光阴为匆匆过客,更把人生比作南柯一梦,不失时机的相聚桃李园,赏花吟诗,相邀明月,把酒问青天。
捧月的众星罗布天际。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多么令人叫绝的诗句,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后人因此而作画追寻那诗中的意境,这字字珠玑真的是来自天籁之音,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境界。那“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的豁达心境,或人或仙的情怀,想象力之丰富,比拟之奇妙,韦应物先哲同样奠定了自己唐朝诗坛的应有地位。
历史在走,一页一页的再翻过,再续写。先是诗人后为散文家的徐志摩先生,本来学的不是文学,他本来可以走上另一条路。但他接受新事物,不耻社会的丑陋,不满束缚的婚姻,拜梁启超为师,崇拜留学国度的浪漫诗人雪莱和拜伦,崇尚大自然的唯美,走上了文学之路。
《康桥月色》,《再别康桥》,融进异国他乡的情调,更抒发自己的情怀,赞叹自然的美丽。《雪花》,那纯情的诗句,《我来扬子江买一把莲蓬》,那思念与怀情,读起来层层入境。
自然山水,在他们的笔下灵动升腾。翻阅着,捧读着,崇拜着。感慨着,思想着,澎湃着。我喜欢真实的自然,我同样喜欢神游在文字的自然里,我不由的妄想,我真的似乎探摸到了诗人的脉搏,他们分明在轻轻的搏动,穿越了历史,跨过了时空,在搏动,在搏动……
2. 写三个历史诗人的作文,带有古诗词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
3. 描写诗人的作文
曹操-英雄还是枭雄?
招贤纳杰,知人善用,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
生性多疑,屠吕伯奢全家,因败诗性而杀刘馥,忌才学而杀杨修
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
在这个基础上,发散丰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成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谈中国诗歌一千字作文内容涉及各种诗歌
古代诗词是中国的国粹,当你读古诗时,会觉得沉浸在书香和文学的海洋中,仿佛脑海里有此情此景一般,这就是中国古诗所蕴藏的一种独特的古典与韵味,古诗很精练,浓缩了文学的极品达到了最高境界,表现出了诗人的才智和知识还有他的喜、怒、哀、乐,使人由衷的钦佩和赞叹。
其中李白的《赠汪伦》、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登高》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一生狂放不羁,热情豪放,对待友情,更是坦率真挚。
在《赠汪伦》中,他用四句全无矫饰的话道出了对朋友的珍惜。开头两句平直叙述,后面更是道出汪伦的名姓,其实古人写诗一般忌讳直呼姓名。
但是李白这样不仅将他洒脱的性格呈现,也反衬出他的朋友亦是位豪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更反映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深,这样的一种友情我们也只能从这首诗中去体会了。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滁州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各有偏颇。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不多,此刻更是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频繁使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
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回家的日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停留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情深意重,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指的是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
《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إ 苏轼的《水调歌头》:本词作于中秋节。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
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文充满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青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愤怒。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
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
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然。
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化为理智,化悲怨为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相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词整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将人间世事贯穿与其中。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
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仕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 *** 来消解,只能豁达的一笑而过。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诗人围。
5. 写一篇有关古代诗词的作文,450字左右,要小学五年级口气,不要写
四岁时就开始背诗,这当然是被大人强迫的,小时候不识字,只能死记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诗。
上学后,识字了,老师也叫了些诗,但仅限于解释诗意。直到升入初中,我才算与诗歌欣赏结识了。
很多诗都只有一个平凡的故事,有时小到不足挂齿,但诗人却能把他它写成千古名句,广为流传,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诗有很多派别,有豪放派,婉约派……,不同派别的诗有着各自独特的一面。
李白很多诗属于与豪放派。有“飞流直下三千丈,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大气,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得意满,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信,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的抑郁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然…… 李白的诗是多样的,精彩的,每首诗的感情基调都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当他没被重用时他有的是自信;当他位居高位时,他意得自满,豪迈大气;当他看见朝廷的丑恶之面时,他有的是伟岸的性格,蔑视权贵;当他因而遭人排挤而离开时,他也会抑郁、迷茫。 想要品味诗就必须了解诗人生平际遇乃至社会背景。
想看懂它并不难,但只会得到一些肤浅的东西,毫无深意。当你真正去了解它,感受它,理解它时,得到的是无穷的感悟,是真谛。
你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和诗人同呼吸,同悲欢,你理解他的感受,乃至会有想去安慰他的冲动。我们在欣赏诗,也在欣赏诗人,更亦在欣赏社会,我们乐在其中。
在读《蜀道难》时,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诗人那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令人入迷。
我被他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所深深吸引,他给我创造了一个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再加上它的浪漫色彩,使我如痴如醉。 想要真切地欣赏一个类别的诗,就必须同时欣赏其他派别的佳妙。
杜浦的《春望》会让人忧伤,战争让人们与至亲分离,背井离乡。孟郊的《游子吟》让人回想起母亲昔日的关怀,一阵暖意涌入心头…… 每一次欣赏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悸动。
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我愿陶醉于这诗的魅力之中! 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朱光潜 ——题记 ①诗是最平凡中的特殊。
最早的诗来源于古代的劳动人民,可以说是下里巴人的代表,以后又渐受文人青睐,于是出现了《古诗十九首》这样的阳春白雪。这些都是我新近才感受到的。
小时候的我可不是这样。 ②因为自己记忆力好,对于唐代的五言七律几乎一遍背出,过目不忘,却总体味不出其中的诗韵。
即使有,也只是一种“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朦胧罢了。长期囫囵吞枣,最终导致“消化不良”直到我读到了李白的《将进酒》。
看着灰黄的卷子,我一脸无奈。但仔细一读,才知内有乾坤。
头一句话就让我震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仿佛我已站在汹涌澎湃的河堤上,看黄色的河水带着中国五千年的情结注入东海。
一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大气游荡在天地间,让我也像李白一样发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宿息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以及曹操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观。看到这里,从刚才的激荡又起伏着一点点苦闷。
6.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四岁时就开始背诗,这当然是被大人强迫的,小时候不识字,只能死记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诗。
上学后,识字了,老师也叫了些诗,但仅限于解释诗意。直到升入初中,我才算与诗歌欣赏结识了。
很多诗都只有一个平凡的故事,有时小到不足挂齿,但诗人却能把他它写成千古名句,广为流传,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诗有很多派别,有豪放派,婉约派……,不同派别的诗有着各自独特的一面。
李白很多诗属于与豪放派。有“飞流直下三千丈,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大气,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得意满,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信,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的抑郁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然…… 李白的诗是多样的,精彩的,每首诗的感情基调都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当他没被重用时他有的是自信;当他位居高位时,他意得自满,豪迈大气;当他看见朝廷的丑恶之面时,他有的是伟岸的性格,蔑视权贵;当他因而遭人排挤而离开时,他也会抑郁、迷茫。 想要品味诗就必须了解诗人生平际遇乃至社会背景。
想看懂它并不难,但只会得到一些肤浅的东西,毫无深意。当你真正去了解它,感受它,理解它时,得到的是无穷的感悟,是真谛。
你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和诗人同呼吸,同悲欢,你理解他的感受,乃至会有想去安慰他的冲动。我们在欣赏诗,也在欣赏诗人,更亦在欣赏社会,我们乐在其中。
在读《蜀道难》时,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诗人那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令人入迷。
我被他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所深深吸引,他给我创造了一个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再加上它的浪漫色彩,使我如痴如醉。 想要真切地欣赏一个类别的诗,就必须同时欣赏其他派别的佳妙。
杜浦的《春望》会让人忧伤,战争让人们与至亲分离,背井离乡。孟郊的《游子吟》让人回想起母亲昔日的关怀,一阵暖意涌入心头…… 每一次欣赏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悸动。
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我愿陶醉于这诗的魅力之中! 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朱光潜 ——题记 ①诗是最平凡中的特殊。
最早的诗来源于古代的劳动人民,可以说是下里巴人的代表,以后又渐受文人青睐,于是出现了《古诗十九首》这样的阳春白雪。这些都是我新近才感受到的。
小时候的我可不是这样。 ②因为自己记忆力好,对于唐代的五言七律几乎一遍背出,过目不忘,却总体味不出其中的诗韵。
即使有,也只是一种“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朦胧罢了。长期囫囵吞枣,最终导致“消化不良”直到我读到了李白的《将进酒》。
看着灰黄的卷子,我一脸无奈。但仔细一读,才知内有乾坤。
头一句话就让我震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仿佛我已站在汹涌澎湃的河堤上,看黄色的河水带着中国五千年的情结注入东海。
一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大气游荡在天地间,让我也像李白一样发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宿息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以及曹操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观。看到这里,从刚才的激荡又起伏着一点点苦闷。
7. 根据诗句或诗歌内容自拟题目写作文
读《沁园春.雪》有感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发的光辉诗篇,对鼓舞亿万人民的革命斗志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意境广阔,显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读来令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便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首先,让我们随诗人的意境来到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在这里,你心胸广阔,心潮澎湃。一眼望穿长城、黄河,一目了然,一片普通而又不寻常的雪,在诗人的笔下活了起来,让你有一番别有滋味的想像,然后我们又展开双臂拥抱被白雪覆盖的群山,与秦晋高原狂奔,释放自己的豪情壮志,想要撑破天空,冲出宇宙,自由翱翔 。
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后,让我们翻开沉睡的历史书,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历史大门,了解中国的风云人物,重新体会人世沧桑,我们要以十分的自信来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正如诗人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们要超越古人,成为后人的历史人物,被载入历史课本。这当然需要一段艰辛的路程,也许比长征还辛苦,但我坚信:信心+汗水=成功。
让我们高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