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回忆随笔
难忘的回忆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难忘的回忆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难忘的回忆随笔1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兜兜转转。也许,正是有了回忆的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才会留下许多美好的时光以及体验。而我,最珍贵的回忆是童年里呆在乡下陪伴爷爷奶奶的那段日子。
远处,青山绿岭像一条绿色的长绳缠绕着这个乡间的小镇子。我坐在摇摇晃晃驶向奶奶家的车里,时不时被窗外的绿树所吸引,树上有鸟儿,有时还有小松鼠呢!
还记得小时候呆在奶奶家的时候的日子,树上的蝉每当太阳当空时他们便叫个不停停不下来。我坐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听着一唱一和的蝉鸣,掐紧手中的大西瓜大口大口的吃着。奶奶在院子里搬了一个凳子坐在我的旁边为我扇蚊子,可我白净双腿依旧沦为了蚊子们的美食,我时不时的抖抖腿驱赶腿上的蚊子。
邻居家的小男孩走进了我们的院子,俏咪咪的在我耳边说:“要不要和大家一起去池塘那边玩?”,我的眼中闪出了光连忙点了点头,和奶奶说了声便和他一起跑出来家。去池塘的路上全是石子路,旁边全是青葱的草丛,草丛里趁着我们不注意,爬过了一只又一只的小东西。
没过一会儿我和一群小伙伴就来到了小池塘,池塘里的小石子和小鱼看得一清二楚的。有一个小伙伴们朝着我们说:“要不然,我们来比赛抓鱼吧!”听了他的提议,大家全部沸腾了起来,连忙撸起袖子撸起裤管下池塘抓鱼。
我一下池塘就感受到了一股凉意朝我袭来,看着他们捞起了一条有一条的鱼儿,我下定决心也要捞起一条。这小鱼儿啊就是不听话,还滑溜溜的,我一抓起来就从我的手里溜走了,还顺势甩了我一身的水,惹得小伙伴们哄堂大笑。我只好瘪瘪嘴继续“浑水摸鱼”,刚摸到一只鱼,奶奶便朝着我大叫:“姑娘,回家吃饭了!”,我被惊的手一滑,到手的鱼儿又溜走了。
我出了鱼塘满身湿漉漉的和奶奶回家,奶奶朝着我无奈的笑了笑给我烧热水洗了澡。我也不好意思的朝着奶奶笑了笑,进入了浴室里。
再次回到乡下奶奶家了,依旧时不时想起那段童年里美好的回忆。它无时无刻闪现在我的面前,似乎在告诉我应该要珍惜这段时光,珍惜美好的生活。
难忘的回忆随笔2
人生中总有那些难忘的事,难忘的人,我最难忘的,就是那个味道。
和好面,擀成饼状,再撒上盐,均匀的抹上油再叠起来,最后放锅里一蒸就好了。如此简单的方法或许人人都会做,但姥爷做出来的却是与众不同的,于是我形象地称其为“姥爷牌抹油饼”。
那是一个盛夏,姥爷又为我做了“姥爷牌抹油饼”,淡淡的清香,还混有少许咸味,真是最好吃不过了,我问姥爷:“姥爷,你以后要常给我做哦。”姥爷笑了笑:“一定,你也要好好学习哦。”我点了点头。
恼人的盛夏过后,传来了姥爷重病的消息,我很焦急,电话铃一响,妈妈接了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姥姥的声音:“你爸他……是胆癌。”随着姥姥把话说完的那一刻,妈妈顿时脸色煞白,一言不发的走了。
等到妈妈回来时已经是数月之后了,妈妈的神情依然透着些许忧伤,我问妈妈:“姥爷怎么样了。”妈妈哭着对我说:“虽然出院了,但病情依然很严重,能否康复还很难说。”妈妈的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我的心揪成了一团。来到了姥爷家,看到姥爷病怏怏的躺在床上,浑身没多少肉(可以说是皮包骨头了),他的面色发青,腰间伸出了一条一米多的管子,尽头被一个塑料袋包裹。他看到了我,笑着下了床,我说:“姥爷,休息会吧。”姥爷笑着走进了厨房,忍着疼痛为我做了“姥爷牌抹油饼”,我再一次吃到了这个饼,里面混杂着些许“爱”,那是姥爷对我的爱。
寒假要看就要接近尾声,我懒洋洋地看着电视,突然电话铃一响,是姥姥,我把电话递给了妈妈,那里再一次传来姥姥哀伤的声音:“你爸他,快不行了……”妈妈和爸爸急匆匆的出门了,外面的风急匆匆的吹着,我在家里默默的祈祷着,浑然感到是什么润湿了我的眼睛,让我很难受。
第二天是元宵节,以往来说早上应该是吃元宵的,但爸妈还没回来,电话铃再一次响了起来,我哆哆嗦嗦的接了电话,那里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小A啊,你快来吧,你姥爷他……”我骑着车子急匆匆地赶了过去,姥爷家门口放满了花圈,我怀揣着沉重的心情走了进去,看到妈妈在哀伤的哭泣,舅舅们跪在那里默默的落泪。我好想哭,姥爷真的去了吗?
从今之后,我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东西了,那是我最难忘最难忘的味道。
难忘的回忆随笔3
回首曾经走过的那些时光,最让我铭记在心的就是煮饭成了我最难忘的一段往事。
在我刚结婚那会,因为娶我过门花费了不少的钱,所以我们的生活因此而走上了贫穷。我是农民,在农村煮饭时间不和城里人一样。农民天一亮就得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煮饭,因为吃过早饭才能精神饱满的去耕耘。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家里没有米,没有面。锅盖接起不知拿啥去煮饭,唯一有点粮食就是玉米面,在那时农村种地都是靠机井水浇田,打一口井需要很多的钱。因为我家穷没有钱打机井,只好用一口破旧的废机井灌溉。每年只能灌溉两三亩地,小麦太费水,只好种玉米来维持生活。所以玉米面也不是那么广余的。
每天都要省吃俭用,顿顿都是玉米面用玉米面蒸馍馍,煮搅团,熬玉米芊芊粥。玉米面煮出来的花样吃一顿两顿还可以,要是一日三餐顿顿都是玉米面,那吃的真叫人哭笑不得,面黄肌瘦,闻到玉米面的味道都会恶心。
每当玉米面馍馍端上桌时,两眼泪汪汪的注视着,多么渴望它能变成一盆白面馍馍。一盆玉米芊芊汤多么希望它成为小米粥。遇到过节啥特殊日子,中午才能来上一顿白面条。尽管面条里没有油水,没有调味品,但是吃的是那么的香口。现在回忆起那时的面条都会让我回味无穷。
欲求温饱的渴望,梦想着能吃上白米饭,白面条的渴望。让我痛心疾首的发誓,一定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要用我们的劳动和实际行动来改善伙食。从此我便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
为了能吃上白米饭,白面条的目标,渴望已久的美味,我付出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一页。每天餐风露宿,电闪雷鸣下劳作。烈日骄阳下不停脚步的耕耘。狂风暴雨中行走在田野的每一寸土地上。时间就是金钱,不放过每一秒,每一分。 穷人渴望的那一份温饱,在我心里激起了梦想中的白米饭,白面条的欲望。每天在想只要有坚持,有梦想,就一定会改变我们温饱的处境。
经过了十年之坎,十年饥饿中的泪痛。我们终于实现了餐桌上的白米饭,白面馍馍。虽然每天没有大鱼大肉,但生活中的温饱用我们的坚持和勤劳换来了梦想中的欲望。我觉得只要每个人心中有梦想,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
曾经的这段艰难的历史长河,使我在经后人生的道路上难以忘怀。如今我珍惜每一粒粮食,节俭二字始终提醒着我从饥饿中走过。曾经的梦想是我今天的拥有,现在的生活使我倍加的珍惜。
人有了粮食才能生存,有了梦想才谈的上生活。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难忘的回忆随笔4
某此事,经历过了才明白;某些物,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小时候的那份童真,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原来被我们斥为“幼稚”的童真,被我们认为成“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标签,早已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难忘那份童真,难忘那段童年。
可曾记得旧小区里的那些香椿树?每逢夏日,从树上就会滴滴答答落下来好多树脂,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常常钻进那树林之中,从树上扣下来那些珍贵的宝物。这种游戏在当时深受欢迎。在私下里,我们都用“琥珀”来称呼它们。我到了今日还记得,我们给琥珀们如何分成三六九等。说是以深红色为最佳,红色次之,黄又次之。当时有一个大人对我们说:“这些树脂在土里埋上一两万年,再挖出来,能卖一两万呢!”我竟然相信了,开始做起了一夜发财的美梦来。
可曾记得那一盒石头?约莫小学三年级时,我爱上了收集石头。收集的石头各式各样,不过小学里路面上的石头是我的上上之选。路面上的石头光滑,颜色也鲜艳,于是,我每天下课都会在小路上溜达。一边走,一边看,是不是有松动的石头,这些石头一般都是嵌在路面上的。如果有,我就会用手把它们扣下来,随后就会按它装在我的兜里,然后志得意满地回教室。在回家的路上,我更是基本不看路,看地!看地上有没有好看的石头。平均每周都能捡上三四块好石头。这些石头迅速成军。半年之后,我就攒了一大盒子。一只手都拿不起来。可惜的是,这些石头在搬家的时候,不翼而飞,这成为我最大的遗憾。
难忘那份童真,那种天真,那种无邪,那样的纯真。现在不少媒体报道的儿童商人和所谓的“神童,”他们有过那种简单的'童真吗?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金钱观,周围的世界被金钱物质所充斥。看似他们十分成功,可他们却早早地失去了那份天真,那颗初心,那种儿童的天性。
童真不等于幼稚,拥有了一份童真,心中也多一份纯洁,多了一份恬静。
某些东西,你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童年只有一次,想要抓住它,却早早随风飞扬。留一份美好的童真给自己,给自己的心中,留一片净土,让童真在心中,生根发芽。
难忘的回忆随笔5
寒假,我是在美国的“雪城”芝加哥度过的,其中有一天是我最记忆犹新的了。
那天的芝加哥刚下完大雪,到处都是白雪皑皑,妈妈带我去了芝加哥一座黑色的菱形商场。要知道,那里可是芝加哥最大的商场呢!
刚进商场,我一眼就看见了楼上的乐高店,那里的乐高店比中国的要大两到三倍,门面使用玻璃做成的,在门外我就能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眼花缭乱。玻璃门外竖立着几个大模型,一个威尼斯大厦,一个TRUMP大厦、汉考克大厦和这个商场,而且都是按比例缩小的,这让我大开眼界。我挑来挑去,最终选择了一个迷你的乐高大楼,它最能代表芝加哥时尚的特点,里面有芝加哥的三大高楼,地标“大豆子”,还有水塔、大桥、密西根河和摩天轮。
刚到下午,我和妈妈就去了威尼斯大厦,这里是芝加哥最高的楼了。它有118层,楼顶上面的杆子有50—70米高。光是楼身,就笔直得插入了云霄。我上到了106层,那是专门让游客参观的。106层里面有望远镜,于是我就去看了看。我看到了很多楼房,不过,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特别的微小。接着,我们排队来到了玻璃栈道。当妈妈还在害怕犹豫的时候,我都已经上去了。我的上,下,左,右,前面全是透明的大玻璃,据说整栋楼由15600块玻璃组成。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雄鹰一样,飞在了天上。我一伸手,就能把整个芝加哥抱在怀中。而那些小小的房子就像是我的乐高作品一样,任凭我摆弄。透过眼前的玻璃,远处密西根河的边界是一轮火红如血的夕阳正在下落,它投射向我的余光,仿佛把整个芝加哥都变成红色的了!我在上面趴下、躺下、坐下,甚至张开了双臂跳了起来,在旁边的游客都大声害怕的惊叫着,而这一切,都已经在妈妈的相片里,成了我温暖的回忆!
到了晚上,我们去了芝加哥地标“大豆子”,那个椭圆形的“大豆子”银光闪闪,就像是一面哈哈镜,我在里面时而变得又胖又矮,时而变得又瘦又长。冬天的芝加哥到处都是积雪,最深处能没过妈妈的膝盖。我在旁边堆了一个雪人,还把我的大眼睛帽给它戴上,它好像在对我说:“我很喜欢这里!”
这就是我在芝加哥最充实、最温暖的一天,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难忘的回忆!
难忘的回忆随笔6
这天,我从箱子里翻出了一个纸制坦克,它原来有巴掌大小,现在已被压扁了,还有一面小旗没有掉,看来,它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呀!这个坦克是什么时候折的呢?我怎么不知道呀?一连两个问号围绕着我转了起来,像两只盘旋的白鸽。我飞速翻动着我脑海里的记忆相册,找到了,找到了,我跳了起来……
原来,这个坦克是我六岁时用卡纸做的。还记得那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播放着一个折纸教程。哇!今天教的竟是我心爱的坦克,我不是老想折坦克的吗?我试过那么多次都没有成功过,现在这么巧,正好电视里在教,这是老天爷听到了我的心声吗?我赶紧在书房里翻来覆去,找出一包卡纸,拿出深绿和浅绿两张纸,跟着电视里的步骤,兴致勃勃地折了起来。
不久,我遇到了一步非常难的步骤,我左折右折,就是折不出电视里的效果,到底是哪里折错了呢?我眯着眼睛,朝电视望去。没错呀!主持人就是这样折的呀,但我为什么折不出来呢?难道,我就要被困在这一步了吗?难道我就只能拥有一个“半成品”吗?
这时,奶奶过来了,看我在学折坦克,便说:“孩子,不会就找我呀,我当年可是折纸高手哟!”“太好了,奶奶,我现在这步不会,可以帮我一下吗!”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没想到,奶奶居然会折纸!这真是天助我也!
奶奶看了一眼电视,又看了一眼我的“半成品”坦克,折了起来。奶奶折得很快,手指飞快跳动,像在捏泥人一样。一会儿工夫,一辆威武的坦克就停在了奶奶的掌心。不愧是“折纸老手”!这么熟练,以后我可得多向奶奶学习啊!
我拿出彩笔,将坦克上了色,最后,这辆坦克绿色的装甲,长长的炮管,胖胖的身子,霸气地守卫在我的书桌上,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夜晚。
如今,它已伤痕累累,掉色了,压扁了,身上满是折痕,老态龙钟,再也回不到往日的帅气了。哎,真对不起,让你受苦了!我们曾经一起玩耍,一起快乐,但现在,我只管自己去了,没时间管你,真对不起呀!不过,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成为一位坦克兵,驾驶真正的坦克驰骋战场,保卫祖国!
难忘的回忆随笔7
12块钱,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只是一包普通烟钱,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它却是一位农民用架子车(平板车)载重1200斤货物“搬运”40公里路程的运输费。
少年时期的我就曾与父亲一起拉车挣过一次这样的钱。那次“长征”对我来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血泪之旅”。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77年腊月的一个星期天。早晨起来,天空阴沉沉灰蒙蒙的,北风呼啸寒冷刺骨,天空呈现出要下雪的样子。
天还没亮,父亲就叫我起床:小亮,快起来洗脸,你不是要跟我去“送白干子”的吗?起来吃点饭,咱们马上出发!
几天前,看到“年迈”的父亲单独长距离拉车送货挣钱很劳累辛苦的样子,当时我的心头就一酸。我家经济困难,兄弟姐妹中,我是老大,虽然只有十几岁,当时还是产生了给父亲帮点忙的想法。
“送白干子”,就是把我们大队收购点收购的干红芋片用人力架子车运送到离家七八十里路外的火车站“走货”。论斤付运费,一斤一分钱,一般一个三四十岁的强壮劳力一个人单“架”一部架子车,载重1200斤左右,来回两天,能挣12块钱。这是“改革开放”前我们村贫困的青壮年劳力最早“骆驼祥子”式原始的苦力打工挣钱的方式。
我们大队大,地多种的红芋多,因此秋收后就有人在大队部专门设立了“红干子收购点”。这些毛把几分钱一斤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的“粗粮”,先临时储存起来,待收购季节结束,就进行外运,一般年前把货运完“清仓”,防止年后温度回升“白干子”发霉变质。
当时跑运输的汽车很少,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人力架子车。我们家我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不能劳动挣工分,我们兄妹都上学,家里的一切开支都是靠近五十岁的父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的收入。
看到别的青壮年人“送白干子”挣钱,父亲也加入到了这支“搬运大军”行列。
上几天父亲与年轻人一起单独送了一趟,虽完成了任务,挣了十几块钱,但回来后父亲说拉车很吃力,比不了年轻人。看到父亲劳累挣回十几块血汗钱的喜悦表情,我很心疼父亲,就产生了想帮助父亲的冲动。
我的家乡是皖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就是一年一熟的“红芋”,春种秋收冬藏,冬天的土地大量是“晒垡”,来年春天再种春红芋,周而复始。
红芋或“红芋干子”是我们当地人一年到头的主粮。当年我们当地有句谚语说: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很形象地说出了红芋在人们生活方面所起的骨干支撑作用。
秋冬季节,红芋还在地里或被收获窖藏保“鲜”的阶段,村民们一天三顿饭早上和中午两顿的主食都是吃“水煮红芋”,叫“红芋饭”,晚上吃顿“有盐的”(常常是豆面条或白菜汤)。
然而红芋另一种更大量更普遍更长久的存储方式就是切片晒干,变成“白干子”库存,这种库存下来的“白干子”就成了农民一年到头的“主粮”,农户一般秋收后一次留够口粮,多余的就当商品卖掉。
今天是星期天,不上学,我帮父亲“送白干子”的愿望就变成了现实。
被父亲叫起床后,我特地换上了一双“白回力”运动鞋,内衣穿上了球裤球褂,防备途中拉车热了脱掉棉袄身体淌大汗。匆匆地吃了碗红芋饭和几口咸菜,我就到门口装满白干子的驾车子旁等着了。
今天我们大队一行送货的有四辆架子车,另三辆车的叔叔因为年轻(四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都是一个人“单抱把”,只有父亲和我是“双人拉”。与几位叔叔比较,近五十岁的父亲,体力就显得弱了。但我认为这次有我助阵,综合实力未必弱于他们。
车马炮齐,粮草备足之后,阴沉灰蒙的天,呼啸凛冽的北风中,早上七点,我们的“车队”准时出发了。
“初生牛犊”的我豪情万丈,出发时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觉着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我的作用角色是在父亲身旁用根两米多长的布绳拉“边梢”,父亲则双手握着车把柄“架着辕子”,肩上斜挎着的一根粗攀绳深深地勒在肌肉里。我蹦跳着拉车,布绳时直时弯,父亲稳健地掌握着方向步步用满力。就这样,车轮在我们爷俩的合力牵引下碾土有声地朝前转动着。
四辆架子车前后顺次拉开距离,我和父亲的车排序第三。一群贫苦农民苦力拉车挣钱“车轮滚滚”的风景就在冬天村野的乡间土路上拉开了出征的序幕。
这次送货,由于增加了我这个“劳动力”,载重上就比上次父亲单拉时多装了100斤,这是父亲想以此来检测我的“拉车”能力同时也想多拉点运费。
出发大概有一小时,“车队”运动了有八九里路,这段路程我一直都是兴致勃勃地用力拉车:步步带劲,脸冒热气,浑身淌汗,感觉舒服。父亲见我不惜力,就边走边“教育”我说:咱们跑的是长途,得有耐功夫,劲要陆续地用,老早把劲使完了,就到不了地方了。
父亲的谆谆教导我只当耳旁风,仍高兴铺张地用力拉着车。
就这样,寒风中我们匀速前进着。走了大约二十多里路,我们前进的困难加大了: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
下雪对拉车走路虽然有些影响,但阻挡不了我们继续赶路。因为我们是按照大队的“运输计划”有组织送货的,在规定时间内要及时返回。所以,为了挣钱,为了完成大队的运货任务,我们只有面对现实迎着困难继续前进。
中午时分,我们的“车队”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到达了一个叫“花鼓”的集镇,大家商议准备停下来休息吃饭。
所谓吃饭就是把自带的“煎饼”拿出来,到饭店(就一家国营店)三毛钱买碗汤,汤泡饼连吃加喝,有的想省钱只花二分钱买碗开水泡馍,就着自带的咸菜或花生米吃,就算是一顿饭了;所谓休息就是坐个十几分钟或走动走动,吸袋旱烟,大家腿停而嘴不闲着,拉点家常或讲几句笑话散散心。
一起出行的“车队”中,有位身大力不亏外号叫“大个”的叔叔,坐在我身旁,吃完饭大手有力地抚摸着我的头表扬我说:小亮不简单,一定要坚持到底,到火车站叫恁爸买肉和烧鸡给你吃!另外两位叔叔都对我投来羡慕和鼓励的目光。
不知不觉中休息时间已到,说笑还没过瘾,又该出发了。
准备离地起身拉车的刹那间,我突然觉得脚麻木疼痛,站不起来了。父亲赶忙上前拉我:怎么了?是不是脚起泡了?脱掉鞋我看看!
在父亲的提示下,我感觉更疼了,急忙脱掉鞋,一看,果不其然:脚肿了,右脚前掌起了两个水泡。
这下麻烦了:刚才行走中觉不着,这一歇一动地感觉疼很了。
这还怎么正常出发?几位叔叔都急忙围过来看,商讨解决方案:有的说再休息会,有的说上医院看看,有的说让我“坐车”。一时间我非常愧疚懊恼, 感觉很对不起父亲:想替父亲帮忙的反而给父亲带来了负担。
父亲手拿着我刚脱下被汗水及磨烂的水泡浸湿的袜子,疼得眼泪几乎掉了下来:你还是小孩,哪能吃住这苦?说完父亲向街里走去。
大约过了六七分钟,父亲手里拎着双深腰胶鞋过来了。我和几位叔叔都感到愕然,父亲走到我跟前爱怜地说:换双袜子和胶鞋吧,看可能努着走?
也许是我感动和内疚的原因,“人置于死地而求后生”思想的鼓舞,换上新鞋新袜后,我又能正常拉车行走了。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前进的道路困难越来越大。行进中,父亲为使我忘记疼痛,就一路与我拉着呱:这一趟你就是出来锻炼锻炼的,拉车是慢工,不能急躁,脚要走稳,力要用匀,只要路途中不耽误不停下,人不停地往前走,就不算慢,早晚能到地方!
后来我知道,父亲这次为了我的脚不疼,为我买鞋买袜共花了9元钱,几乎花光了我们爷俩这趟苦力所挣的全部运费。
少年时期的我这次主动“出征”,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普通贫苦农民挣钱的血泪艰辛和父爱的朴素无私伟大。父亲现在已经离我而去有两年了,但日常生活中,每当我想起这次与父亲一起“出征”挣钱的往事,心情就沉重不安:这辈子我永远欠父亲的“胶鞋钱”,可爱可敬的父亲愿你在地下安息!
边说边拉车,我们又走了十几里路。一阵风雪刮来,我汗湿的身子顿觉一阵寒冷。我的脚毕竟还是疼的,只是在精神的鼓舞作用下,短期被感激掩盖了而已。
在一个拐弯处,正行进之中,我突然感觉鞋壳很潮,就下意识地用手摸一下,谁知竞是血水:又有水泡磨炸,脚肿得更严重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隐忍和坚持,就立马停下来检查具体情况。谁知这一停,我真的就不能再走了,整个“车队”都为我停了下来。 父亲不假思索心疼地把我抱到车上,嘱咐我坐好,要我坐车“走”。无能为力的我也没怎么“反抗”,就心里非常难受地听从了父亲的安排。
谁知我刚在车上坐好,几位叔叔突然强烈反对起来:这怎么行,哥哥,你年龄比我们大,小亮就轮流坐我们的车吧!老实巴交的父亲当场感动地落泪了。
下午六点,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结束了这次艰难困苦“含泪带血”的长途跋涉。
我们在火车站旁边的屋檐下“睡”了一夜,第二天上午老早排队交了货,及时领到了运费,之后就迅速地开始了驾轻就熟的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