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展开全部
大学校园是一个集学习和生活为一体的场所,大学生交往的物件一般是同学和老师,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是我给大家蒐集整理的以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
首先,是交往物件的单纯。大多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物件主要同学和老师。其次,是交往目的的单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一般都没有功利色彩,也不会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2、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大学生之间由于相似的年龄、学历,他们没有地位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长幼之别。人际交往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尽管因为身份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会打破这种平等关系,但与单位里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相比,师生关系仍是相对平等的。
3、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集中在几个群体中
一是以学习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如同班同学、培训班的同学等。二是以地域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因为具有共同的方言、饮食习惯等,同乡更容易形成比较亲密的关系。三是以兴趣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大学里不同的社团满足了同学们不同的兴趣需求。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他们之间往往也更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四是以生活空间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如室友,由于共同的生活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主客观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成目标时的无力感、无助感以及对于自己失望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因惧怕出丑或遭他人耻笑而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大多源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家庭贫困。特别是那些刚从农村出来,初到大城市的贫困学生,大城市的繁华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 *** ,更是心理上的冲击。城里有钱的同学时尚的穿着、高档的消费用品无形中让这些农村来的贫困生自觉低人一等,逐渐便产生了自卑心理。二是学业落后。考上同一个大学的,都是成绩相当的学生。要想在学习上脱颖而出,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大学学习更强调自主性。有的学生认为从紧张的中学阶段解放出来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思想上的懈怠,加上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学业上的落后是在所难免的。这对于那些曾经学习拔尖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开始丧失自信心,变得自卑起来。三是能力不足。大学校园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现才华的地方。大学的评价指标相对于中学的“成绩至上”来说更加多元。有的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就没有什么特长和才艺了。那些多才多艺的同学通常会赢得大家的赞赏和羡慕。而那些没有特长和才艺的学生往往也会产生自卑心理。
2、自我中心主义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也不会体贴和关心别人。到了大学宿舍这个集体环境中,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总是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室友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遭到室友的排斥,甚至会产生摩擦和矛盾,引起争吵。没有人愿意跟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交往,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很难与别人维持长久的人际关系,也很难交到朋友。
3、性格内向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内向与外向是性格的两个维度,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性格内向的人通常比较敏感,对生活和外界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感知,却很少会表露出来,平时总是寡言少语。因而,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方面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与别人接触时显得腼腆、害羞,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担心自己的言行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4、认知偏差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交际范围比较窄,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因为知识、经验的有限而造成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首因效应。即是我们通常讲的“第一印象”,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基于最初获得的资讯所形成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会对以后的认知与评价起指导性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第一印象来对他人做出评价和判断。特别是第一印象不好时,这种效应表现更为明显。然而第一印象往往带有片面性、肤浅性,很难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二是刻板效应。它是指人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比如很多人认为漂亮女生都很骄傲自负,家庭富裕的学生生活都很奢侈。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刻板效应能帮助我们快速推断对方的基本情况,但是事情总有例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措施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特别需要与人沟通,向别人倾诉。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通过人际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安慰,借此来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得尤其重要。此外,掌握了人际交往技巧也会对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而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无疑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烦恼,阻碍其身心、学业等各方面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呢?
首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人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较。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抬起头,大胆地去跟周围的人沟通、交流。
其次,学会关心他人,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多为他人着想,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友谊。
再次,要正确认识内向性格的优缺点,努力完善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对于性格内向者来说,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让自己变得开朗活泼一些,减少内向性格给人际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及时调整认知偏差。与他人交往时,不要盲目相信“第一印象”,所谓“路遥知马力,日就见人心”,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对方。认识他人时也不要被固定看法所束缚,每个人都是与他人不一样的个体,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打破认知的偏见,摆正交往心态,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1、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
首先,是交往物件的单纯。大多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物件主要同学和老师。其次,是交往目的的单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一般都没有功利色彩,也不会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2、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大学生之间由于相似的年龄、学历,他们没有地位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长幼之别。人际交往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尽管因为身份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会打破这种平等关系,但与单位里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相比,师生关系仍是相对平等的。
3、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集中在几个群体中
一是以学习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如同班同学、培训班的同学等。二是以地域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因为具有共同的方言、饮食习惯等,同乡更容易形成比较亲密的关系。三是以兴趣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大学里不同的社团满足了同学们不同的兴趣需求。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他们之间往往也更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四是以生活空间为交际纽带的群体。如室友,由于共同的生活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主客观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成目标时的无力感、无助感以及对于自己失望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因惧怕出丑或遭他人耻笑而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大多源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家庭贫困。特别是那些刚从农村出来,初到大城市的贫困学生,大城市的繁华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 *** ,更是心理上的冲击。城里有钱的同学时尚的穿着、高档的消费用品无形中让这些农村来的贫困生自觉低人一等,逐渐便产生了自卑心理。二是学业落后。考上同一个大学的,都是成绩相当的学生。要想在学习上脱颖而出,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大学学习更强调自主性。有的学生认为从紧张的中学阶段解放出来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思想上的懈怠,加上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学业上的落后是在所难免的。这对于那些曾经学习拔尖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开始丧失自信心,变得自卑起来。三是能力不足。大学校园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现才华的地方。大学的评价指标相对于中学的“成绩至上”来说更加多元。有的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就没有什么特长和才艺了。那些多才多艺的同学通常会赢得大家的赞赏和羡慕。而那些没有特长和才艺的学生往往也会产生自卑心理。
2、自我中心主义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也不会体贴和关心别人。到了大学宿舍这个集体环境中,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总是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室友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遭到室友的排斥,甚至会产生摩擦和矛盾,引起争吵。没有人愿意跟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交往,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很难与别人维持长久的人际关系,也很难交到朋友。
3、性格内向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内向与外向是性格的两个维度,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性格内向的人通常比较敏感,对生活和外界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感知,却很少会表露出来,平时总是寡言少语。因而,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方面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与别人接触时显得腼腆、害羞,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担心自己的言行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4、认知偏差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交际范围比较窄,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因为知识、经验的有限而造成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首因效应。即是我们通常讲的“第一印象”,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基于最初获得的资讯所形成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会对以后的认知与评价起指导性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第一印象来对他人做出评价和判断。特别是第一印象不好时,这种效应表现更为明显。然而第一印象往往带有片面性、肤浅性,很难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二是刻板效应。它是指人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比如很多人认为漂亮女生都很骄傲自负,家庭富裕的学生生活都很奢侈。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刻板效应能帮助我们快速推断对方的基本情况,但是事情总有例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措施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特别需要与人沟通,向别人倾诉。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通过人际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安慰,借此来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得尤其重要。此外,掌握了人际交往技巧也会对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而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无疑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烦恼,阻碍其身心、学业等各方面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呢?
首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人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较。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抬起头,大胆地去跟周围的人沟通、交流。
其次,学会关心他人,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多为他人着想,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友谊。
再次,要正确认识内向性格的优缺点,努力完善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对于性格内向者来说,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让自己变得开朗活泼一些,减少内向性格给人际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及时调整认知偏差。与他人交往时,不要盲目相信“第一印象”,所谓“路遥知马力,日就见人心”,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对方。认识他人时也不要被固定看法所束缚,每个人都是与他人不一样的个体,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打破认知的偏见,摆正交往心态,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