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晋文公死后,晋国仍能维持百多年的霸业?
展开全部
首先,晋国未称霸前已是北方大国,并不会因君主更换更改变,其次是晋文公的治国不是单靠自己及某个大臣,而且有一大班功臣集团协助他治国。 在晋文公在国外流亡期间,有一班士族已经追随他及协助他回国夺取君位,当晋文公回国成为晋国国君后,这班士族成了功臣,他任命这群士族协助他治理国家,以至治理晋国不是只有国君而是一批功臣集团。这批功臣集团在晋文公死后仍发挥其影响力,故晋国不会因君主更换已衰落,可以长期称霸。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晋国长期称霸得力于这批功臣,灭亡也是因为这批功臣的后人权力过大。在春秋未年,由于这班功臣士族长期掌权,令晋国君权旁落,各大功臣家族在晋国境内拥有封地军队,互相火拼。结果韩赵魏三家在火并中获胜,最后还瓜分了晋国。
晋国仍能维持百多年的霸业是因有良好的治国基础,而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所以晋国仍能维持百多年的霸业。但是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并杀死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的分裂局面长达六十余年。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年)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年)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导致从此晋国政治无公族势力的独特局面。献公起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年—前573年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年—前558年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年—前526年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公室已不覆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年—前475年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公分其地,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参考: zh. *** /
原因除了良好的治国基础外,还有强邻楚国压境。使得晋国上下君臣不敢轻忽。
晋国仍能维持百多年的霸业是因有良好的治国基础,而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所以晋国仍能维持百多年的霸业。但是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并杀死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的分裂局面长达六十余年。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年)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年)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导致从此晋国政治无公族势力的独特局面。献公起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年—前573年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年—前558年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年—前526年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公室已不覆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年—前475年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公分其地,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参考: zh. *** /
原因除了良好的治国基础外,还有强邻楚国压境。使得晋国上下君臣不敢轻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