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字的文言文及翻译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10-10 · TA获得超过55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1. 谁有150字的文言文,要翻译,加点字(15个)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星座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加点字解释:

从:跟从

尝:曾经

上:明成祖朱棣

谓:叫

卿:你

方:就,正

降:生下

诡:诡辩

困:难倒

叹:感叹

说:通“悦”,高兴,喜悦

既:副词,已经

遽(jù):于是,就

敏:机敏,敏锐

译文

解缙曾跟皇上游御花园。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这该怎么讲?”解缙答道:“这叫一步高一步。”等到皇上下了桥,皇上又问他同样的问题,解缙答道:“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十分高兴。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里有喜事吗?(你)能否作一首诗。”解缙就说:“君王昨夜降金龙?”于是皇上说:“是个女儿。”解缙忙说:“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说道:“她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皇上说:“已把她投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皇上本想用诡异的语言难住他。解缙已说出了诗,皇上不禁深深感叹解缙的才思敏捷。

2. 150字左右的文言文,从字音,解释,翻译,主题,启示等5各方面各出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 求文言文及其译文 10篇 【每篇约150字】

1原文]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

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

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

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后,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

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

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

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

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启示: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2.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寓意是说明人一生的遭遇,常常很难预料,因为有些事情发生的非常不幸,但是可能会因为不幸得到幸运;而有些很称心如意的事情,结局反会带来灾祸。也就是说祸福无常,往往是相因的。

3.《共工触怒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4.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仁。

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

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5.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

4. 【关于古代寓言故事(文言文)的原文、译文、寓意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 150字左右的的文言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原文: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译文: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6. 跪求150字左右文言,要翻译和文言的寓意

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翻译: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寓意: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作一正反对比,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7. 中考文言文150个常用字及翻译,速求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长(zhǎng):①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②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

(“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度(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发(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 ②长方形(方以长)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分(fèn):①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③互相(更相庆)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