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曹操诗歌的慷慨悲凉? 100

 我来答
A君莫笑zxz
2022-12-29 · 普通话考试,教资考试,中小学语文教案习题
A君莫笑zxz
采纳数:339 获赞数:93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慷慨悲凉的不是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产生的时代。
曹操那批创作者,大都经历东汉王朝统一稳定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稳定统一的东汉政权,忽而就成了上至天子,下到庶民,竟无一不在流浪乞活的惨剧——时代冲击如此猛烈,生活的转变如此剧烈,有悲凉之感,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文学创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方式去表达。
所以,不是曹操的诗歌慷慨悲凉,而是时代剧变给作者们更多的创作源泉。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所处的时代就是如此,慷慨悲凉自然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根本用不着谁去命题作文。
你说“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不慷慨么,同样出自于而王粲之手的《七哀诗》(节选):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它就不悲凉么?
找一个有创作能力的人,让他走在白骨平原上,他无论创作的是啥,也一定跑不掉悲凉这个旋律。就算他没心没肺,就想创作一歌舞升平的作品,也未必敢那么做。
不社死么?
时代、人、作品三者中,只有人是多变的。
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创作能力,足够的素材与经历,就算没悲天悯人之心,也能写出大发慈悲的作品。用作品推人实际上很复杂,那只是文学创作,可以是发自肺腑,也会有一时兴之所至,更能逢场作戏,甚至有意为之去树立人设。
曹操是什么人,他的军队围而后降者不赦是常令,屠城残杀是家常便饭——这种人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出发点是啥,我想每个人都有答案。
读王粲的《七哀诗》(前文节选)再读曹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可以体会到二者的视野完全不同。王粲是能体悟到人间惨剧那个点,而曹操只是泛泛描绘下,然后告诉大家见到如此惨象谁能“不断肠”。
可曹操他自己就“不断肠”——他就是刽子手,不断的制造类似惨剧,又怎可能“念之人断肠”呢?
说白了,时代孕育人,人孕育文章,作品未必体现作者真实本心,但描述的时代现实却通常八九不离十。
话说科技力量
2022-12-29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话说科技力量
采纳数:151 获赞数:21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曹操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通常被认为充满了悲凉和慷慨。悲凉通常指的是对失落、悲伤和不幸的情感表达。慷慨则指的是对他人的慷慨精神,以及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执着。
在曹操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自己的失败、失意和不幸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坚定不移。同时,他也表现出对他人的慷慨和仁慈,表达出对人性的理解和同情。
例如,在《论语》中,曹操写道:“人皆曰我狂,狂而不见者也。我狂,无辞而已矣。”在这首诗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悲凉之情,并同时表现出对他人的慷慨和仁慈。他认为自己只是因为无辞而被人误解,并没有真正的狂妄。
总的来说,曹操的诗歌充满了悲凉和慷慨,表达了他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执着,以及对他人的慷慨和仁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讲废话冠军u
2022-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2
展开全部
慷慨悲凉的不是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产生的时代。

曹操那批创作者,大都经历东汉王朝统一稳定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稳定统一的东汉政权,忽而就成了上至天子,下到庶民,竟无一不在流浪乞活的惨剧——时代冲击如此猛烈,生活的转变如此剧烈,有悲凉之感,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文学创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方式去表达。

所以,不是曹操的诗歌慷慨悲凉,而是时代剧变给作者们更多的创作源泉。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所处的时代就是如此,慷慨悲凉自然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根本用不着谁去命题作文。

你说“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不慷慨么,同样出自于而王粲之手的《七哀诗》(节选):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它就不悲凉么?

找一个有创作能力的人,让他走在白骨平原上,他无论创作的是啥,也一定跑不掉悲凉这个旋律。就算他没心没肺,就想创作一歌舞升平的作品,也未必敢那么做。

不社死么?

时代、人、作品三者中,只有人是多变的。

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创作能力,足够的素材与经历,就算没悲天悯人之心,也能写出大发慈悲的作品。用作品推人实际上很复杂,那只是文学创作,可以是发自肺腑,也会有一时兴之所至,更能逢场作戏,甚至有意为之去树立人设。

曹操是什么人,他的军队围而后降者不赦是常令,屠城残杀是家常便饭——这种人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出发点是啥,我想每个人都有答案。

读王粲的《七哀诗》(前文节选)再读曹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可以体会到二者的视野完全不同。王粲是能体悟到人间惨剧那个点,而曹操只是泛泛描绘下,然后告诉大家见到如此惨象谁能“不断肠”。

可曹操他自己就“不断肠”——他就是刽子手,不断的制造类似惨剧,又怎可能“念之人断肠”呢?

说白了,时代孕育人,人孕育文章,作品未必体现作者真实本心,但描述的时代现实却通常八九不离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大鸟小蒋
2022-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曹操所处的时代,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曹操的内心是担忧的,悲凉的。故曹操的诗歌有“悲”的一面。然曹操既是诗人,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故而他的格局非同常人,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充分体现出“壮”的一面。综上所述,曹操的诗歌体现出悲壮的风格。
曹操是一个睥睨一切、敢说敢做的政治家,他有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因此悲凉慷慨、气魄雄伟是其诗歌的主要特征,如《观沧海》和《龟虽寿》。这首诗歌的情绪悲凉而不消沉,相反却表现出奋昂向上的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君苑华
2022-12-29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慷慨悲凉的不是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产生的时代。

曹操那批创作者,大都经历东汉王朝统一稳定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稳定统一的东汉政权,忽而就成了上至天子,下到庶民,竟无一不在流浪乞活的惨剧——时代冲击如此猛烈,生活的转变如此剧烈,有悲凉之感,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文学创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方式去表达。

所以,不是曹操的诗歌慷慨悲凉,而是时代剧变给作者们更多的创作源泉。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所处的时代就是如此,慷慨悲凉自然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根本用不着谁去命题作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