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x0d\x0aheritage),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x0d\x0a2,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x0d\x0a(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x0d\x0a(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x0d\x0a(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x0d\x0a(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x0d\x0a(五)传统体育和游艺;\x0d\x0a(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x0d\x0a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x0d\x0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突出其非物质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活态变化。另外应当具有文化性,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