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义礼智信指的是什么?
1、“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2、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3、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4、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5、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扩展资料:
作用:
经过宋明诸儒的强调、提升、强化三纲五常”遂成为宋代以降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力加维系的基本政治伦理原则,但是也因此而遮蔽了它在魏晋以迄隋唐历史上曾被忽略和淡化的事实。
从而造成以为“三纲五常”在“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社会控制系统的核心和枢纽”的错觉和误判。
如果把此一观念从中国历史的全过程来加以考察,可以清晰地发现“三纲五常”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与较大影响的政治伦理道德,经历过明显的波动起伏,并在晋唐时期有过七百余年持续低迷的事实。
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对正确把握与估计“三纲五常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形成对汉唐时期儒学基本特征的正确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