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的资料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6.4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4亿
展开全部

《黄河象》是刘后一创作的文章,曾收录于小学课本。相关资料如下:

一、作品资料:

《黄河象》是旧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家们根据一定的材料和科学道理作出的辩证的客观的分析和结论。

二、作者资料:

刘后一(1924年—1997年),笔名湘江、祥夫、刘博夫。湖南省湘潭县人。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1950年—1952年任东北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52年—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编辑。1953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翻译、科学出版社编辑。1957年—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从事科学研究兼学报编辑、编委、科普杂志《化石》主编。

1953年加入中国动物学会,1957年加入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普协会,1980年加入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1990年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87年退休。1982—1997年任《世界儿童》顾问。

扩展资料: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陈列在中国古动物馆-古脊椎动物馆哺乳动物展厅象池中。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后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象 (古代剑齿象属动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