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明代铜佛像年代

 我来答
华源网络
2022-10-31 · TA获得超过55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教性。

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

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

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是它的社会性。

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

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三是它的艺术性。

无论是宗教性也好,社会性也好,要体现出来,都必须经过艺术手段的加工。

所以,对于金铜造像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欣赏和鉴定。

鉴定

佛教进入中国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颗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又经摘要、问答、论释后,会衍生出许多旁支学问,另立出许多宗派。

佛教造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造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造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所以,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

这样对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金铜造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把一般的鉴定要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

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确的鉴定了。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

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再者,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和嘉庆、道光时期的造像,就有着一定的差别。

其后,所谓细部与装饰,可以说是佛像鉴定时非常实用的小窍门。

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

因此,明清金铜佛像看莲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

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

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

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

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

如藏佛教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

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

而受尼泊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则多用红铜铸造,鎏金并镶嵌宝石。

最后是注意铭文和题记。

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文字鉴定内容。

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

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这两个朝代只有这3个款识较多,其他年号一般不刻款。

另外在鉴定中,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参照别的艺术门类。

比如藏传佛像,可以参照壁画、唐卡来辅助鉴定。

当然对文物爱好者与收藏者来说,尽可能地接触、观看一些藏品,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陕西碑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有雕刻和佛教造像专门陈列的展馆,更是学习鉴定的好地方。

(2)辨伪

凡文物有鉴定就有辨伪。

清末以来,国内外考古学家和收藏者,对佛像艺术的研究与喜好不断升温,金铜佛像不再是纯粹的崇拜偶像,它也成为代表一种宗教文化的艺术品,特别是近年更是成为收藏者寻觅的对象。

因此作伪的佛像也如洪水般泛滥市场之上,这就要求收藏者高度重视,要收藏必先辨伪。

一般而言,伪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易识别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一看就知道是作伪的。

这些佛像往往大批出现,价格低廉。

第二类,是按真品仿造的。

这些佛像的制作要考究些,而且还常常会经过做旧,所以较为难辨一些。

中还分以下几种情况:

(1)以真品翻模制造的。

这种用真品做模在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真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沉的感觉,铜质也很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

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不可比拟的。

如果再看细布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交代不清。

因为翻模之品,出模后在衣纹、手指、面部等处还必须进行细加工。

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对少对佛经所言的要求有些理解,再加上制作上的尽心,自然是现在那些对佛教教义一无所知,急功近利、以营利为目的的作伪者难以比拟的。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的。

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的。

因为是参考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有貌合神离的感觉。

所以,看器物更要注意器物的细处,才能不被迷惑。

(3)是以真品为范本综合创造的。

在制作前,作伪者找了一此真品和名品为参考,但制作时又不以哪一件为本,而是综合创作的。

这类佛像主要是清末民国时古玩行所仿的,仿唐以前的多一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了。

但作为“民国仿北魏”、“民国仿唐代”的造像收藏进来,用作参考,也末尝不可。

(4)按传统技艺制造的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 *** 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

*** 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以上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着古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

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明清以来几乎不变。

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一奇货自居索取高价,这就另说了。

我们在收入这类藏品时需要特别小心。

第三类,比较容易迷惑人的就是所谓“移花接木”法作假的伪品。

1、数件拼合。

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

比如,明代的狮子放上清代的像。

2、真品加伪款。

比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来提高身价。

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

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配上新座子、或配上新背光,来充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以上几点需要用经验来仔细辨别了。

最后,是款识的辨伪。

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

作为者总希望在作伪后能抬高物品的身价,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品相。

伪品伪款自然是无一可取,但还有一种伪品真款要注意观察,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东拼西凑”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

以上几点都要求我们看东西要具体、全面、不可拘泥于一点、一处、见小不见大。

同时,还可以从字体、字形来分析。

总之,还要综合判断,特别注意。

(3)收藏

金铜佛像的收藏和其他铜器的收藏基本相同。

金属品文物的收藏都要注意防潮、防锈以及修补、去锈等。

知识佛像具有宗教遗物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收藏中,要注意到它的宗教特性,多少应该带些对宗教的敬意,了解一些宗教仪规,从而区别于一般的金属文物。

接受请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