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
《诗经》成书至今2500多年。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汉代以前通称为《诗》,称“经”则是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
在前汉初,《诗》有四家,即齐(齐人辕固)、鲁(鲁人申培公)、韩(韩婴)、毛(鲁人毛亨)。
在汉代,经学家将用汉隶写成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而将用六国文字写成的经书称为“古文经”,其中齐、鲁、韩三家由于是汉隶写成,故而是今文经;用古文写成的的“毛诗”为古文经。
汉代,今文经学占据学术统治地位,故而齐、鲁、韩三家一直是官学,但随着后汉古文经学的兴盛,齐、鲁、韩三家逐渐式微,其中《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只有《毛诗》一家独存,成为《诗经》正统。
《毛诗》开头有序,称为“大序”,每一篇又有单独的“小序”,“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历来众所纷纭,《四库提要总目》考订详实,可以参看。
在经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诗》序一直是理解《诗经》的重要依据,也是今人进入经学的重要途径。
扩展资料:
《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
《诗经》开辟了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在内容上,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历史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大、小雅开创了政治诗的传统。
《诗经》中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如屈原的《离骚》中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
也继承了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及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
《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代的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启了我国是个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叙述白描法。
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在赋、比、兴三者之中,赋是基础。
比,比喻象征法。
比喻或者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以此物言彼物。
如《卫风·硕人》中运用一连串的比,描绘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发端联想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借助于“比兴”的手段,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达到象征寄托或情景交融的目的,描绘楚楚动人的艺术境界。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以及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显著特点。
《诗经》中常出现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重沓结构,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从句式来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在整齐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诗经》的句式特点是由音乐性决定的,因为《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由乐官搜集而来并加以整理修改的民歌或是由周朝留存下来的祭祀飨宴的乐歌。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陶渊明的《归鸟》《劝农》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