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瓷器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康熙时期: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简旦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薯升、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拦手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据曾波强介绍,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于世。此时的瓷器胎体洁白、精致,且胎薄,没康熙时厚重;施釉厚薄适中,釉面更加柔和、润泽,犹如玉的感觉:而彩绘也更加精致,构图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
到了乾隆年间,瓷器胎体相对变粗;釉面因与胎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波浪釉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瓷器表面不够光滑,釉面细看呈波浪状;同时乾隆追求满工,瓷器的图案多繁缛、艳丽,有的用金较多,感觉金碧辉煌。描绘的图案西洋风景、西洋人物等亦较多出现;乾隆朝的器形比前两代明显增多,开发了转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总的说来,乾隆一代的瓷器,从造型、色彩、图案都更加丰富,这和当时自康熙22年开海禁,乾隆时“一口通商”,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盛有关。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简旦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薯升、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拦手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据曾波强介绍,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于世。此时的瓷器胎体洁白、精致,且胎薄,没康熙时厚重;施釉厚薄适中,釉面更加柔和、润泽,犹如玉的感觉:而彩绘也更加精致,构图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
到了乾隆年间,瓷器胎体相对变粗;釉面因与胎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波浪釉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瓷器表面不够光滑,釉面细看呈波浪状;同时乾隆追求满工,瓷器的图案多繁缛、艳丽,有的用金较多,感觉金碧辉煌。描绘的图案西洋风景、西洋人物等亦较多出现;乾隆朝的器形比前两代明显增多,开发了转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总的说来,乾隆一代的瓷器,从造型、色彩、图案都更加丰富,这和当时自康熙22年开海禁,乾隆时“一口通商”,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盛有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