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三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 #教案# 导语】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也就是质量单位。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鸡蛋重50( )
一只公鸡重2( ) 一个汉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一支铅笔约重180( )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
篇一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鸡蛋重50( )
一只公鸡重2( ) 一个汉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一支铅笔约重180( )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