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行为为什么会受思维影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美国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发现的“情绪ABC理论”,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情绪和行为是怎样产生的。用A来代表已经发生的事情,用B代表我们对事情的看法,用C代表因此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那么研究发现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引发的,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引发出来的。
埃里克森的“情绪ABC理论”让我们懂得:如果我们想要调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那么我们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可以将事情从悲观的情绪变得乐观,从而让人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一天早上开车上班,走的晚了一点,眼看就要迟到了,不知不觉得心里有些急躁,经过人民路和兰州路交叉路口红绿灯的时候,我看见有一位大妈,站在路旁等待过马路,我前面的几辆车没有给她让路,看到她站在路边想过又不敢过,十分的不安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踩了刹车,让她先过去。看得出她年纪大了,走路确实很慢,后面的人见我车停下了,又鸣笛催促,我心里更着急了。本以为她能跟我点点头或者是招招手,表示一下谢意,可是她没有任何反应,慢慢腾腾的过去了,等她安全过去以后,眼看上班迟到了。我心里埋怨到:我宁肯耽误上班时间,也让你先过去,那怕你打个招呼表示一下谢意,也好嘛!心里感觉的特别委屈和后悔。这时我想起了埃里克森的“情绪ABC理论”。我心中的产生的不舒服就是C,这个C与这个“大妈没有向我点头或者招手”这个A无关,是我对“大妈没有向我点头或者招手”这个事的看法和认知B引起的。我这样想:如果眼前的这个大妈就是我的母亲,就是我的亲人,她站在路边焦急地想过马路又不安全,我给她让路了,还需要“向我点头或者招手”吗?另外,也许这个大妈她内心是感激咱的,但是她忘记了和你点头或打招呼呢!我心想:老祖宗不是告诉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嘛,还需要打什么招呼呢!这样认为着,我就埋怨的情绪渐渐消失了,心里也感觉到舒服多了。心想: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对方是否“向我点头或者招手”,我都会心甘情愿的给她们让路,给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来改善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人类有很多不合理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化的思想”,比如“你必须要优秀”、“别人必须对我好”等,这就属于绝对化的思想,绝对化思想是脱离实际,制定特别高的目标和期待。我给大妈让路了,大妈就必须“向我点头或者招手表示感谢”,这显然是特别高的目标和期待,是不合理认知。第二类是“以偏概全”,看一个人,因为她身上的一个缺点,就把她全部否定;一件事情因为一个层面,我们也把她全盘否定了,那就是片面的、偏激的。例如:”盲人摸象”就是片面看待一个事情的典型代表。第三类是“糟糕至极”,因为一个小失败就把一切都否定了。例如:“高考落榜“了,就对整个人生都感到绝望。
我将这件小事利用所学的“情绪ABC理论”分析领悟后,体验和理解到了不同人对同一件事存在不同的看法,会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
埃里克森的“情绪ABC理论”让我们懂得:如果我们想要调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那么我们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可以将事情从悲观的情绪变得乐观,从而让人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一天早上开车上班,走的晚了一点,眼看就要迟到了,不知不觉得心里有些急躁,经过人民路和兰州路交叉路口红绿灯的时候,我看见有一位大妈,站在路旁等待过马路,我前面的几辆车没有给她让路,看到她站在路边想过又不敢过,十分的不安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踩了刹车,让她先过去。看得出她年纪大了,走路确实很慢,后面的人见我车停下了,又鸣笛催促,我心里更着急了。本以为她能跟我点点头或者是招招手,表示一下谢意,可是她没有任何反应,慢慢腾腾的过去了,等她安全过去以后,眼看上班迟到了。我心里埋怨到:我宁肯耽误上班时间,也让你先过去,那怕你打个招呼表示一下谢意,也好嘛!心里感觉的特别委屈和后悔。这时我想起了埃里克森的“情绪ABC理论”。我心中的产生的不舒服就是C,这个C与这个“大妈没有向我点头或者招手”这个A无关,是我对“大妈没有向我点头或者招手”这个事的看法和认知B引起的。我这样想:如果眼前的这个大妈就是我的母亲,就是我的亲人,她站在路边焦急地想过马路又不安全,我给她让路了,还需要“向我点头或者招手”吗?另外,也许这个大妈她内心是感激咱的,但是她忘记了和你点头或打招呼呢!我心想:老祖宗不是告诉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嘛,还需要打什么招呼呢!这样认为着,我就埋怨的情绪渐渐消失了,心里也感觉到舒服多了。心想: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对方是否“向我点头或者招手”,我都会心甘情愿的给她们让路,给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来改善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人类有很多不合理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化的思想”,比如“你必须要优秀”、“别人必须对我好”等,这就属于绝对化的思想,绝对化思想是脱离实际,制定特别高的目标和期待。我给大妈让路了,大妈就必须“向我点头或者招手表示感谢”,这显然是特别高的目标和期待,是不合理认知。第二类是“以偏概全”,看一个人,因为她身上的一个缺点,就把她全部否定;一件事情因为一个层面,我们也把她全盘否定了,那就是片面的、偏激的。例如:”盲人摸象”就是片面看待一个事情的典型代表。第三类是“糟糕至极”,因为一个小失败就把一切都否定了。例如:“高考落榜“了,就对整个人生都感到绝望。
我将这件小事利用所学的“情绪ABC理论”分析领悟后,体验和理解到了不同人对同一件事存在不同的看法,会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