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归纳一下九下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的重点及例题吗?速度!!!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段包括两层,从“鱼我所欲也”到“故患有所不避也”是第一层。这一层的开头两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只是作为一个比喻,借以说明“我”“舍生取义”的果敢,只具有使文章生动形象,鲜明可感,富于气势的修辞效果(孟文的特色之一),完全没有使论点得以证明的论据作用。因为人能“舍鱼而取熊掌”并不能证明人就能“舍生取义”。所以,如果把上述两句换成“果敢地”三字放在“舍生取义”四字的前面作状语,是不影响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的。可见,这一层的重心全在后面的几句话中。后面几句中的“舍生取义”、“不为苟同”、“患有所不避”是同一个意思,即不贪生怕死。这些都是作为事实论据的,分别放在第一个分论点我“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前后,进行回环论证,即从事实得出结论,再用事实证明它(孟文常用的方法)。所以这一层不是用“舍鱼而取熊掌”为论据证明“舍生取义”。而是用“舍生取义”,(即“不避患”、“不苟得”)为论据证明:“我”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
从“如使人之所欲”到“贤者能勿丧耳”是第二层,首先用“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两个假设反问句所蕴含的普遍事实,从反面证明第二个分论点:人们具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接着又用两个肯定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从正面论证分论点。然后顺承上文的事实论证,正反论证和酣畅的行文气势,概括性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体现了孟文的辩论色彩),可谓水到渠成,顺当明快。
概括上面两层可知:第一段是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
承接第一段,文章的第二、第三段又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第二段(从“一箪食”到“乞人不屑也”)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事实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所欲有甚有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第三段用反问排比句式,通过把“向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德)我而为之”作比较,深刻地提示了“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从而证明了他们也是有“本心”的,只是已经丧失罢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在中心论点得以充分论证后提出的一句号召,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批判性。
通过分析《孟》文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孟》文是用“我”“人”“行道之人”“乞人”“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者”的行为作论据,通过推究原因,然后概括提示出中心论点的。
从《孟》文的出处看,《孟》是《孟子》一书中第六篇《告子》中的第十章。《孟子》全书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所共知的性善论。第六篇《告子》更是系统地,全面地,集中地阐明了人性善的哲学观:其中第二章指出:“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第六章又集中地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紧接着第八章又以牛山上本来有繁茂的树木为喻,说明人皆有“性善”的“本心”,在有些人身上看不到善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的“本心”,只是因为它像牛山上的树木那样被砍伐殆尽了。正是这样,第十章《孟》与以上诸章在思想内容上一脉相承,论证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恰如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所指出的:“此章言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只有这样确认人皆有“本心”为《孟》文的中心论点,才能和《告子》全篇乃至《孟子》全书的思想内容相吻合,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孟子“王道仁政”思想的哲学根源,才有利于把握孟文的艺术风格,才有利于把它作为论说文的范文进行教学。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从“如使人之所欲”到“贤者能勿丧耳”是第二层,首先用“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两个假设反问句所蕴含的普遍事实,从反面证明第二个分论点:人们具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接着又用两个肯定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从正面论证分论点。然后顺承上文的事实论证,正反论证和酣畅的行文气势,概括性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体现了孟文的辩论色彩),可谓水到渠成,顺当明快。
概括上面两层可知:第一段是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
承接第一段,文章的第二、第三段又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第二段(从“一箪食”到“乞人不屑也”)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事实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所欲有甚有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第三段用反问排比句式,通过把“向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德)我而为之”作比较,深刻地提示了“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从而证明了他们也是有“本心”的,只是已经丧失罢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在中心论点得以充分论证后提出的一句号召,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批判性。
通过分析《孟》文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孟》文是用“我”“人”“行道之人”“乞人”“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者”的行为作论据,通过推究原因,然后概括提示出中心论点的。
从《孟》文的出处看,《孟》是《孟子》一书中第六篇《告子》中的第十章。《孟子》全书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所共知的性善论。第六篇《告子》更是系统地,全面地,集中地阐明了人性善的哲学观:其中第二章指出:“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第六章又集中地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紧接着第八章又以牛山上本来有繁茂的树木为喻,说明人皆有“性善”的“本心”,在有些人身上看不到善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的“本心”,只是因为它像牛山上的树木那样被砍伐殆尽了。正是这样,第十章《孟》与以上诸章在思想内容上一脉相承,论证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恰如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所指出的:“此章言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只有这样确认人皆有“本心”为《孟》文的中心论点,才能和《告子》全篇乃至《孟子》全书的思想内容相吻合,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孟子“王道仁政”思想的哲学根源,才有利于把握孟文的艺术风格,才有利于把它作为论说文的范文进行教学。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展开全部
公输 习题精选
1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3分)
2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答: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答:
3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
答:
4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5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6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7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8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
9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
9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别人接受自己正确意见的方法)
10试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1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用原文回答。(4分)
12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2分)
13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公输说:“吾知所以拒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4分)
14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4分)
15 3个步骤。
16墨子的什么言行表现了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攻械尽、守圉有余,诎( 公输盘诎 ) (各1分,共3分)
2略3“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4写墨子说明公输盘的过程。
5交代事情有起因。“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6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7宋何罪之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8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
9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10略
1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12“吾义固不杀人”。 13 诎 杀墨子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14不是,除此以外,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了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15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16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鱼我所欲也
1.文中的四组反义词是?
2.四书五经是指?
3.请你举出两个”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
4.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5.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6.写出你所喜爱的两个句子,并述说理由.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赞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再举出具有这种精神的诗句两例并写出作者.
8.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字:
(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中的"舍"其意分别为?
(2)"故不为苟得也"和"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中的"得"其意分别为?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和"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的"为"其意分别为?
(4)"所恶有甚于死者"和"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于"其意分别为?
庄子故事两则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⑵.非醴( )泉不饮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之上
⑷.鯈( )鱼出游从容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惠子相梁 ⑵.非梧桐不止
⑶.是鱼之乐也 ⑷.安知鱼之乐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 《庄子》是 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 国时期宋国蒙人, 家。
4. ⑴于 发于南海( )
于是鸱得腐鼠( )
⑵固 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1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3分)
2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答: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答:
3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
答:
4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5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6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7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8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
9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
9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别人接受自己正确意见的方法)
10试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1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用原文回答。(4分)
12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2分)
13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公输说:“吾知所以拒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4分)
14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4分)
15 3个步骤。
16墨子的什么言行表现了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攻械尽、守圉有余,诎( 公输盘诎 ) (各1分,共3分)
2略3“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4写墨子说明公输盘的过程。
5交代事情有起因。“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6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7宋何罪之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8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
9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10略
1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12“吾义固不杀人”。 13 诎 杀墨子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14不是,除此以外,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了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15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16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鱼我所欲也
1.文中的四组反义词是?
2.四书五经是指?
3.请你举出两个”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
4.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5.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6.写出你所喜爱的两个句子,并述说理由.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赞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再举出具有这种精神的诗句两例并写出作者.
8.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字:
(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中的"舍"其意分别为?
(2)"故不为苟得也"和"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中的"得"其意分别为?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和"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的"为"其意分别为?
(4)"所恶有甚于死者"和"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于"其意分别为?
庄子故事两则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⑵.非醴( )泉不饮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之上
⑷.鯈( )鱼出游从容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惠子相梁 ⑵.非梧桐不止
⑶.是鱼之乐也 ⑷.安知鱼之乐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 《庄子》是 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 国时期宋国蒙人, 家。
4. ⑴于 发于南海( )
于是鸱得腐鼠( )
⑵固 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鱼我所欲也是很重点吧!去豆丁网可以找到资料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买本人教版教参
去看老师的电子课本
去看老师的电子课本
参考资料: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jsys/jx/201008/t20100825_727554.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