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抒情手法_诗歌鉴赏中的抒情和描写手法

 我来答
陈米粒爱喝milk
2023-02-17 · TA获得超过3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7万
展开全部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等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要正确解答诗歌鉴赏这类题,就必须了解诗歌的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借事抒情(寓情于事)。诗人将感情巧妙地蕴含在叙事中,从动作、心理等方面加以描述,表达各种情感。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即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5.情景交融。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乍一看好像是单纯地写景,实际上蕴涵着诗人喜怒哀乐的感情,也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以明快俊俏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尤其是后两句,寄寓了诗人对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修建佛寺的嘲讽。
  二、描写手法
  1.渲染。它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等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烘托。它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写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诗人的情谊有多深呢?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3.白描。它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主题。
  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不再赘述。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5.虚和实。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