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区别有哪些?

 我来答
百度网友381517d
2023-01-27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46
展开全部

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

一、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其说首见于《左传》。

关于春秋五霸,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两种最具代表性的:

1、《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末期(东周灭亡前夕)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从数百减少到数十。

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国、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合称为“战国七雄”。

在这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燕太子丹谋刺秦王政失败导致身死国灭后,公元前221年,秦军进而围临淄灭齐,结束战国群雄割据。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五霸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