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是谁写的
展开全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文学赏析
从哲学的角度讲,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就文章而言,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为文的最高境界。《十六年前的回忆》采取了多种的描写方法。
一是巧用照应。本文多次巧用多种照应手法,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这是其他文章难以看到的。
二是对比烘托。文章多次以对比烘托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
三是细节描写。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于 2021-06-21152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文学赏析
从哲学的角度讲,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就文章而言,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为文的最高境界。《十六年前的回忆》采取了多种的描写方法。
一是巧用照应。本文多次巧用多种照应手法,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这是其他文章难以看到的。
二是对比烘托。文章多次以对比烘托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
三是细节描写。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于 2021-06-2115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