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膜的名词解释
核膜的名词解释是位于真核生物的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膜,详细介绍如下:
一、核膜介绍:
核膜是位于真核生物的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膜,核膜对核内外物质的交通有高度选择性,控制细胞核内外物质交换运输和信息传输。
核仁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目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蛋白质合成旺盛,活跃生长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可占总核体积的一半,不具蛋白质合成能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休眠的植物细胞。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二、构成:
核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每层膜厚约6.5毫微米,两层膜间隙宽约10到30毫微米,两层膜之间的间隙称核周隙,核周隙中也含有酶。
核膜外层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有的细胞中外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续,因为内质网膜与质膜是连续的,所以核膜间隙似乎与细胞外相通。
核膜内层的内表面上,有一层由多肽物质组成的网架,其作用是保持细胞核的形状和附着染色质纤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有一定的作用。
核膜上还有许多散在的孔称为核孔,在核孔周围核膜的内层与外层相连,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的,有许多部位内外膜互相连接,形成穿过核膜的核孔,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看见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