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相对分子质量
氧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拓展资料:
氧(Oxygen),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16族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O,原子序数8,相对原子质量15.9994。氧是地壳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最重要的元素,在地壳的含量为48.6%。单质氧在大气中占20.9%。
氧密度为1.404g/L,液态相对密度为1.149(-183℃),固态相对密度为1.42(-252.5℃),熔点-218.79℃,沸点-182.95℃。氧不溶于水、乙醇和有机溶剂,电负性仅次于氟,所有化学元素都能与氧直接或间接化合生成各类氧化物。
除惰性气体、卤素及一些不活泼金属(如金、铂等)外,氧能与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可与活泼金属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实验室可用氯酸钾或硝酸钾热分解制备,也可用重金属氧化物热分解或金属过氧化物与水和酸反应制备;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制备。
氧气是动物维持生命过程和燃烧过程的必要物质,还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环保等领域。氧元素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与瑞典药剂师及化学家舍勒于1774年分别发现。但是普利斯特里却支持燃素学说。另有说法认为氧气首先由中国人马和首先发现。
1608年,CorneliusDrebbel证明了加热硝石(硝酸钾,KNO₃)能释放气体。这就是氧气,然而并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1774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JosephPriestley)用透镜把太阳光聚焦在氧化汞上,发现一种能强烈帮助燃烧的气体。安托万-洛朗·拉瓦锡研究了此种气体,并正确解释了这种气体在燃烧中的作用。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指出物质只能在含氧的空气中进行燃烧,燃烧物重量的增加与空气中失去的氧相等,从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定律。
从严格意义上讲,发现氧元素的为瑞典化学家舍勒,而确定氧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法国化学家拉瓦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