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豪放派诗人吗
辛弃疾是豪放派诗人吗:是。
公元1140年5月28日山东历城县,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为了有一个好的寓意,父亲为他取名弃疾,字坦夫,后来改字幼安。此时的山东已经沦落于金国之手,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为官,但心中时常对国家现状感到忧虑,始终没有放弃杀敌保国的希望。在父辈的教导下,目睹受辱同胞长大的辛弃疾立下了恢复中原,为国效力的志向。
公元1161年,金国举兵南侵,后方的汉族同胞趁着金兵后方空虚,抓住这个机会,奋起反抗,时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觉得展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时候到了,便聚集了两千余人,成立了一支义军,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一支队伍,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军生涯。年少热血的辛弃疾意气风发,在抗金的战场上屡立战功。
公元1162年,辛弃疾奉命和南方的朝廷联络,可就在回来的途中,却听到了主帅身亡的消息。而罪魁祸首不是金军,是义军将领张安国。因为金人的承诺,背叛了义军,还带走了大部分群龙无首的士兵。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悲愤不已。为了给主帅报仇,辛弃疾带着五十士兵星夜前往叛徒张安国济州的府邸。
当时刚得到赏赐的张安国正在醉酒欢饮,听到辛弃疾前来便吩咐士兵带他们进来。没想到这正是辛弃疾所要等到的时机,趁着众人不注意,辛弃疾快步向前用剑架住了张安国,面对着兵士的包围,辛弃疾没用慌乱,大声宣布到,朝廷大军将至,愿归降者,朝廷可既往不咎。
就这样,五十人的辛弃疾不仅从万军中带回了张安国,还发动了上万士兵加入抗金的队伍中来。因为之前的表现,看出了这个青年的英勇和豪情,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辛弃疾开始了他的仕途,而此时的他才二十五岁。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不仅是他年龄的巅峰,也是他人生的巅峰。
辛弃疾的诗词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从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在词中作者用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在结构上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壮词”瞬间变成“哀词”,陡然下落,戛然而止,无限悲愤不言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作者登临怀古,借古意以抒今情。上片称颂英雄,然而英雄已逝,唯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更增悲壮。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词风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意深而味隐,正是志士登临应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