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买15万的车,真的很丢人吗?
30岁买15万的车,真的很丢人吗?
买车就是个普通消费行为而已,跟丢人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
总不能说去菜市场买菜,买牛肉的就比买猪肉的人要高人一等吧?“嘿嘿,你买个猪肉……”不会吧?是吧?
而有的朋友之所以觉得丢人,要么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
30岁买15万的车,是什么水平
首先,30岁光靠自己能够买得起一辆15万的车,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猎聘网发了一个《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里面有个数据的:2021年,“90后”中高端人才,也就是差不多30岁左右的这群人了,平均年薪是13.05万元。
其中有超过47.7%的人名下资产是低于10万块钱的。
换句话说:真要30岁全都是真的只靠自己的,全款拿下一台15万的车子,已经超过快一半的同龄人了。
而且15万的车子,如果把它比方成手机,也差不多是4、5000块钱的手机了。
和这种1万多的大品牌、旗舰那是比不了,但至少也是非常好的主打机型了,要摄像有摄像,要性能有性能了。
参考中汽协发布的《乘用车市场零售价格段结构分析》,上面说:2021年,16万以下的车型的销量占比61%,是超过6成的。
如果说开15万的车子都丢人的话,那大部分有车一族通通都丢人,都是在丢人了,显然不能这么理解。
为什么会有丢人的感觉
网上不少30岁的朋友买了15万的车子,自己常常觉得:「哎」我怎么会有丢人的这种感觉的?主要还是有可能因为我后面说的这2个原因。
太在乎他人的眼光
第1个就是:真的太在乎他人的眼光了。
不光是买车,其实我们的各种消费行为都会招来他人的评价。这种评价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心态,而且越是亲近的人指指点点,对我们的影响越大。
重庆工商大学李玉婷有篇硕士论文,《不同社会距离下他人评价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研究》,里面说。
和远社会距离他人评价相比,消费者更愿意接受近社会距离他人评价,近社会距离他人评价更容易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可能自己买个15万的车子,用起来觉得还是挺不错的,结果今天这个亲戚说:“啊,30岁了,怎么就买这个车子啊?”
明天那个亲戚说:“哎,30岁了,怎么你就开个这个啊?混得行不行啊?”
听了久了,就有可能自己开始怀疑了:我开个15万的车是不是个错误啊?我丢人。
另外,由于网上面各种炫富视频和言论的这些影响,不少朋友也开始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知。
30岁开奔驰、宝马、奥迪太普通了,要一上网,稍微有点名气都是人均法拉利、劳斯莱斯的,是吧?
自己30岁怎么才开个15万的车子,真的是跟不上人家,人家看起来还年轻,人家看起来还帅气漂亮了,是吧?是不是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我是差班生?
当这种错误认知成为主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群体压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怡有篇硕士论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感知价值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以群体压力为调节变量》,上面说。
个体处于某一群体环境当中,就会受到这一群体所制定的规则影响,这种影响使个体趋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举止。
简单讲就是:大的舆论环境影响,不少朋友就是会从众的,说的那个点就有点被“洗”掉了,是不是?
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丢人了,应该去买个更好的或者怎么样。
对自己期望太高
除了太在乎别人眼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期望太高。
李彬、徐富明等人发表在期刊《心理科学进展》上面有篇论文的,《判断与决策中的中等偏上效应》上这么说。
人们评价自己比评价别人是会更积极的。在评价某一维度时候,个体会认为自己高于处于平均水平的个体或群体。
不用记的,很绕,简单讲:不少朋友年轻的时候就定了个目标,在22岁的时候就想:等我30岁,不说开多好的车子吧,至少要中等偏上吧?
这句话熟不熟悉啊?读书的时候都在说,是吧?“中等偏上”什么感觉?奔驰、宝马30岁总得买一台吧?是吧?
结果真到了30岁,买了个15万的车子,想起了22岁时自己在大明湖畔许下的那个愿望,多少也会觉得:「哎呀」怎么没达成当年的目标啊?就会有这种感觉。
王嘉顺发表在期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面有篇论文,《社会比较、自我期望与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的实证分析》,里面就讲。
期望值和实际努力结果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较高的期望值,如果与个体努力结果的差距过大,会导致个体的消极情绪产生。
而且我们经常会通过和别人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价,一旦比较对象比我们好,我们也会自我怀疑的。
就好比:一个公司里面,大家都是用最新的名牌手机,我就是个普通手机,也会有一种“我是不是就不如他们呀?”,真的会有这种感觉的,是吧?
如何调节这种心态
实际上,说到底车子就是个交通工具,是吧?不是说车子社交属性不重要,连手机都有社交属性的。
而是说应该更看重车子的工具属性,能用、好用、够用才是关键。
为了硬撑去贷款买个豪华车,可能面子的确是有了,但里子没了,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吧。
另外了,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更精准的认知。
西北师范大学吴文意有篇硕士论文,《自我认知对自我效能影响的自我情绪中介作用:模型与干预》。
里面讲:个体对自我的察觉、理解是全面评估自我价值的基础。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降低缓解个体的压力。
我们大部分人说到底就是普通人,古话叫做“草民”,不可能的,没有生下来就家财万贯的,也不是那种万中无一商业天才生,6岁就能赚几百万的,是不是?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们是正常人,是不是?不正常反而是一种苦恼了。
生活酸甜苦辣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明白、自己体会,那就是有意思的人生,所有东西吃起来都是甜的也没意思的,我跟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