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步兵反坦克武器
二战德军步兵反坦克武器
“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到战争中期,德国陆军认识到,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被迅速大批量生产的轻型便携式步兵反坦克武器。因此,德国人于1942—1943年年间研发了一款具有革命性的新式武器:低速可弃式空心装药步兵反坦克火箭筒。它的正式名称是“拳弹”,但被德军士兵称为“铁拳”。而空心装药战斗部的发明,更是让德国人研发出尺寸小得多的反坦克弹头。
第一款反坦克火箭筒是30式拳弹,于1942年年底列装。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装置,以一根36厘米长的空心钢管制成,空心装药榴弹可被安装在钢管一端,由钢管中部的爆炸装药提供反向气流,借此抵消后坐力,这样的方式与无后坐力炮如出一辙。最早的30式拳弹,其在发射时产生的反向气流极为猛烈,因此操作它的射手必须与它保持一臂距离,而旁边的士兵也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被喷向后方的气流喷中。后来生产的拳弹采用细长的身管,射手可以把它夹在腋下使用,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它的精确度。
30式拳弹的重量只有5千克,但其发射的榴弹能射穿140毫米厚的30度倾斜装甲,足以干掉T-34和KV-1坦克。榴弹在装填时其尾翼会被折叠在榴弹柄上,在发射后其尾翼会弹出以提供飞行稳定性。这款武器最大的缺点是射程有限(只有30米),这就需要勇敢、意志坚定的士兵耐心等待敌坦克逼近,直到目标进入射程。因此,最早的“铁拳”,其战术效用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事实证明这款火箭筒的基本设计是合理的,为后续研发工作创造了可能性。
1943年,德国人研发了60式拳弹,这款火箭筒的最大射程为60米,是30式拳弹的两倍。随后,100式拳弹(Faustpatrone 100)于1944年列装,这款火箭筒填装的推进剂比60式拳弹的多了一倍,使其有效射程增加到了100米。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被大量生产,并被广泛配发给了步兵反坦克部队。“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普及,终于让德国掷弹兵得到了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急需的反坦克能力。因此,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里,如果没有步兵负责压制携带“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国士兵构成的威胁,那么,盟军装甲力量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遭受损失。
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
除了使用“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德国人还研发了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作为陆军的装备补充。这种手持式武器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美制巴祖卡火箭筒的加强版,德军在突尼斯首次缴获了对方这种武器,而后经过多次研发才设计完成了这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是一根直径为88毫米的金属管,发射靠尾翼稳定的3.3千克空心装药反坦克火箭弹,其膛口初速为105米/秒。这款武器可发射4322或4992反坦克榴弹,最大射程可达150米。
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很容易被生产—它以简单的轻质材料制成,在发射管上装有手枪式握把和简易肩托,其触发机构前方装有一个小小的防盾,防盾左侧有一块小小的、便于射手以防盾掩护自己的、同时又能用于瞄准目标的圆形透明板。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在发射火箭弹时,其向后喷出的尾焰极为猛烈,这会给发射小组带来很大的危险。实际上,许多操作人员为安全起见,在使用它时通常会戴着防毒面具并穿着连体防护服。
这款武器通常由两人组成发射组来操作—先由第一射手端起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瞄准目标,再由第二射手准备好火箭弹,并把它塞入发射管后端再连接引爆线,最后由第一射手再次校准并发射火箭弹。在射姿方面,操作人员除了可采用跪姿和站姿,还可以采用卧姿。
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空重9.2千克,其精确度要优于“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而且54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可以被重复使用,不需要在使用后就丢弃。54/1式“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是于1944年年底推出的改进型,使用较短的发射管,但只能发射4992反坦克榴弹。
实际上,在战争的最后六个月,德国军队越来越多地依靠配备“铁拳”和“战车噩梦”的小股机动反坦克组去给一路攻入德国腹地的盟军装甲力量带去严重损失。如在1945年4月20日—26日,党卫队多拉Ⅱ反坦克连—该连配备有StG 44突击步枪、“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以及反坦克地雷—就为德军坚守柏林前方的泽洛高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场殊死抵抗中,多拉Ⅱ反坦克连声称击毁了125辆敌装甲战车。4月28日,苏军在新齐陶西南方发动猛烈进攻,使该连仅剩的11人悉数阵亡。
德军还曾装备Panzwerwurfmine反坦克手榴弹,也就是手抛式聚能装药反坦克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在击中敌军车辆后,会发出一股细细的、可穿透战车装甲板的高速金属射流。为有效发挥其作用,士兵需要让这种手榴弹垂直击中敌军车辆的装甲板。为实现这一点,Panzwerwurfmine反坦克手榴弹安装了有助于稳定飞行轨迹的帆布翼。可事实证明,在实际战术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士兵都很难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