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燕之战的结果
魏灭燕之战的结果
魏灭燕之战是三国时期曹魏征讨公孙渊的一场战斗。自东汉末年以来,各路豪强割据,公孙渊一直占有辽东地区。尽管曾经臣服于曹操,但公孙氏始终都心怀叵测,偷偷和江东吴国联络。
公元237年七月,公孙渊自命为燕王,开始在魏国边境进行袭扰。在次年,魏明帝命令太尉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八月,城池被攻陷,公孙渊被俘。从此,辽东直接归于魏国的统治。
从公孙度于东汉六年为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公孙氏掌握了该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氏的地位逐渐被削弱。公孙渊上台后,其在曹魏和东吴之间摇摆不定,甚至在公元233年曾想向东吴称臣以图得到外援。
但孙权并不愿多次上当,于是将公孙渊册封为燕王,却没有得到明帝的响应。公孙渊认为东吴远在曹魏之外,并害怕曹魏的讨伐,因此诱斩了吴国的使者,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
公元237年,魏明帝派出使者去征召公孙渊,但公孙渊并不接受,选择展开激战。双方在辽隧进行了激战,公孙渊再次自命为燕王,但最终在司马懿的军队的追击下落败而亡。入城后,司马懿屠杀了七千多人,并收编了四万户百姓。
魏灭燕之战,标志着公孙氏的割据政权彻底终结,辽东地区重新被纳入了魏国的统治之下。司马懿的胜利也大大加强了他的声望和地位,为他在后来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司马懿释放了当年被公孙渊篡夺官位的公孙恭,并修缮了被公孙渊迫害的纶直等人的坟墓,以表彰他们的后代。他下令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仅杀其中顽固凶恶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孙渊所连累的人,全部宽恕。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
当时,部分士兵在军中抱怨衣服单薄,请求发放短袄,但司马懿拒绝了,认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他上奏朝廷,批准解除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兵役,让他们安享余年。不久,胜利班师。
魏明帝为表彰司马懿的功绩,派遣使者到蓟地勉励部队,并授予司马懿昆阳县等二县食邑。曹魏终于解决了多年的辽东问题,公孙渊被斩首并送至洛阳,谈喊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