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字的含义是什么
冉字的含义是指胡须下垂的样子,引申指柔软、柔弱的样子。
拓展资料如下:
冉(拼音:rǎ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状似人面两边的胡须的样子。冉一般认为是“髯”的本字,“冉”的本义是指面颊两边的胡子,叠用时又指胡须下垂的样子,引申指柔软、柔弱的样子。
现代汉语中,“冉”常叠用为“冉冉”,指慢慢、渐渐的意思。这个“冉”字本义就是“髯毛”,后来则引申为毛下垂的样子,如《说文》说:“毛冉冉也。”这是说:颊旁之毛飘动的样子。这样就由名词变成形容词了。
那么要表示“冉毛”(名词)就只好在“冉”上再加一个“髟”(biāo,标。凡有毛发之意的字多从“髟”),组成了“髯”字。因此,“冉”字到了后世就不代表颊旁之毛的意思了。“冉冉”是表示“慢慢地”或“渐渐地”的意思。
这是由毛发慢慢地飘动之义引申出来的,如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这个“冉冉”就是“渐渐”的意思。《陌上桑》“冉冉府中趋”的“冉冉”,则是“慢慢”的意思。冄冄者,柔弱下垂之皃,须部之“𩓾”,取下垂意。
女部之“㚩”,取弱意。《离骚》:“老冄冄其将至。”此借冄冄为“冘冘”。《诗》:“荏染柔木。”传曰:“荏染,柔意也。”染即冄之假借。凡言冄、言㚩,皆谓弱。《唐韵》《集韵》《正韵》并而琰切,音染。《玉篇》毛冉冉也,行也,进也,侵也。亦作冄。
《集韵》《韵会》而琰切,音染。《说文》:毛冄冄也。徐曰:冄,弱也。又《广韵》:冄冄,行貌。《楚辞·九章》:时亦冄冄而将至。《韵会》:又姓。又《前汉·食货志》元龟岠冄,长尺二寸。注:冄,龟甲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