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和故意伤害杀人有什么区别?

誉祥祥知识
2024-06-22 · 誉祥生活,诉说你心里的秘密
誉祥祥知识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二者在犯罪构成、处罚后果及法律依据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交通肇事是由于当事人的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不一定是故意杀人。故意杀人是主观上存在杀人动机,由此来看故意杀人更恶劣一些。

一、交通肇事逃逸和故意伤害杀人有什么区别?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

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

(1)隐藏;

(2)遗弃;

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肇事逃逸责任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是不符合公民行为道德规范的,也是法律不允许的。一般来说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有明显区别的,交通肇事主观上并不是想要杀人,二者犯罪动机和目的是不同的,在实际生活中还是要注意区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5050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石家庄麦田守望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厦门蝴蝶飞舞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呼和浩特草原之歌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2982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