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苗连生
涉足太阳能
苗连生20世纪8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后,1993年开始涉足太阳能这一高新技术产业。
成立公司
1998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1999年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生产项目,这是我国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示范生产线。
启动二期工程
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成为《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对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首先膨胀的国家。当年10月,苗连生做出大胆抉择:投资4亿元,启动二期工程。 2006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天威英利形成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100兆瓦的产能。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6月8日上午9时30分,苗连生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他没有系领带,这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是纽交所200多年历史中第一个不系领带的敲钟人。
天威英利上市
后,苗连生一跃为胡润百富榜冀商首富。 苗连生刚刚涉足太阳能产业时,一提“太阳能”,别人都以为他是卖热水器的。当时,国内还没有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用太阳发电,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镜头。在苗连生的坚持下,这个连当时的厂房都是在别人遗留下来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来的小企业,却坚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引进与自主研发,并率先完整了从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整个产业链结构。 提起富豪榜,苗连生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说,而说起太阳能电池技术,他能自豪地说半天:“目前,‘YINGLISOLAR’(英利太阳能)已经是全球光伏领域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之一,而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单价却达到了较高水平。2006年我们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西班牙知名新能源企业合作建厂;独家制造并安装了2006年世界杯主体育场———凯泽斯劳藤足球场1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并网电站;正在建设国内首座利用阳光发电的五星级酒店大楼。 完整的产业链和核心技术使“英利”的发展速度呈核裂变式增长:2003年,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示范生产线建成投产,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07年产能达到200兆瓦,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苗连生常对人表示,“瑞士的切片设备能把一个硅锭切成325微米的薄片8300片,现在用我们的技术,能把它切成200微米的薄片11700片。切得薄并不算最好,还要降低硅片对阳光的反射,最大限度地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通过半年的试验,国产电池的光转化率因此从14%提高到15%以上,而国际上完成这一跨越至少要两年。这一个百分点的提高,相当于一个世界级短跑运动员把百米成绩提高0.01秒,非常难,但是我们做到了。”
编辑本段上市风波
天威英利,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相比于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来说,其海外重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来形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预示着天威英利的海外上市不会那样的顺风顺水。天威英利几乎将所有中国资本故事均一一演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过程,渗透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思路。
天威英利的前生
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于1998年8月18日在保定高新区工商局批准登记注册,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2002年2月23日,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变(行情 资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对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协议。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中股本达到7500万元,股权比例为49%、45%、6%的约定,天威保变出资4475万元,英利集团增资2900万元,北京中新以货币出资450万元,重新注册的股本金额为7500万元。根据修改后的公司章程,英利新能源董事会共设董事席位7名,其中天威保变委派董事4名。2004年1月,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经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天威保变收购英利集团所持有天威英利2%股权,收购价格以净资产确定,总价款为156万元。 2005年8月,英利集团收购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天威英利6%的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天威保变持有其51%的股权,英利集团持有其49%的股权。 嫁接上市公司天威保变,为英利能源带来了宝贵的发展资金,使得英利能源能够抓住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迅速成长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但是与天威保变的合作为其后期的发展设置了巨大的障碍,特别是出让2%的公司股权给天威保变,使得天威保变成为天威英利的控股股东。为了重新获取控股权,苗连生付出了不可想象的资金成本才得以赎回控股权。
上市时速
2006年6月7日,苗连生在英属维京群岛成立独资的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能源”)。2006年8月7日,在开曼群岛成立未来海外上市的主体——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绿色能源”)。英利能源以每股一美分的价格认购了5000万普通股,并成为绿色能源的单独股东。 苗连生
苗连生于2006年中期开始海外重组运作,然而不幸的是:“11号文”、“29号文”和“75号文”,文文相扣,使得天威英利海外重组不那么顺利。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团单方面增资,天威英利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工商变更完成后,英利集团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权,天威保变持有49%的股权。 对于海外重组,获取控股权是重中之重。2004年11月英利集团出让2%股权给天威保变,仅仅获得156万元人民币的股权转让款。现如今,为了赎回控股权,所付出的代价是2500万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天威保变的投资便增值接近20倍。这一切均因为天威保变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任何股权转让或增资,均不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占小股东的利益。 苗连生
2006年8月25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达成了中外合资的协议。基于此协议,绿色能源授予天威保变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天威保变所持的全部保定英利新能源的股份转换为绿色能源的相应普通股的权利。当然,天威保变必须在绿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并且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天威保变才可以行权。协议中所设置的行权条件包括:一是绿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二是ADSs(美国存托凭证)所代表的普通股在协议中规定的合格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纽约交易所;三是天威保变在行使普通股购买权之前,必须完成中国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所有审批。 苗连生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天威保变需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绿色能源,并且要附上相应的政府批文以及律师意见书。届时,绿色能源有义务必须向天威保变发行相应数量的绿色能源的普通股。 并且协议中规定,如果在绿色能源完成上市后的300天内,天威保变的换股行为不能够获得中国各部委审批,可以要求绿色能源依照当时公平的市场价值购买天威保变所持有的所有天威英利的股权。 2006年8月8日国家六部委颁布“10号文”即将于9月8日生效。对于天威英利来说,时间上已经不允许等待天威保变去国家各个部门审批后才进行海外重组,当务之急是将天威英利重组到海外。 天威保变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针对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国资委、商务部和外管局等部门的审批。尽管说政策上对于天威英利的分拆上市没有障碍,但是如果不赶在9月8日之前将公司重组出去,天威保变的海外上市相信十有八九要“流产”。 基于此,天威保变与苗连生的海外公司绿色能源签订合资协议,并且在协议中规定天威保变在取得国家相关部委批准之后,也同样可以转换为绿色能源的股份。 2006年9月5日,英利集团将其所持天威英利新能源51%的权益以1700万美元价格转让给绿色能源。由此,天威英利成为绿色能源的控股子公司。 2006年9月25日,英利能源又以10万美元的代价认购了980万股绿色能源的普通股。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任何跨境的股权交易均需通过现金来完成交易支付,除非获得包括商务部、外管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同意和豁免。但是要想获得几个部门的豁免和同意,不仅耗时、费力,同时是否能够获得批准不可预测。英利集团作为内资企业,不能通过非现金增资方式直接获取海外公司绿色能源的股权。因此,绿色能源不得不募集1700万美元用于支付从英利集团获得天威英利股权的对价。因英利集团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权转让发生9月5日,也就是在“10号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国证监会获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国证监会需要审批,绿色能源也可以申请豁免。
独特的上市方法
苗连生
天威英利分拆其一部分股份去海外上市,这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是一个独创。 依照海外重组的时间进度:2006年8月25日,保定英利集团和绿色能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2006年8月25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合资协议;2006年10月10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合资的补充协议;2006年11月13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第二次增资补充协议;2006年12月18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第三次增资补充协议。 根据国内律师所出具的意见函,主要囊括以下三点:中国证监会的权限超出了此次发行;因英利集团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权转让发生9月5日,也就是在“10号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国证监会获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国证监会需要审批,绿色能源可以申请豁免。基于此,绿色能源的海外上市并无法律障碍。 苗连生
根据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的合资协议,在绿色能源完成上市的300天内,天威保变有权按照市场公平的价格通过换股成为绿色能源的直接股东;300天之后,天威保变则有权要求绿色能源按照市场公平的价格收购其持有的全部天威英利的股权。至此,天威英利的海外重组上市才算真正圆满完成。 在天威保变分拆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过程中,不断有媒体和中小投资者质疑天威英利的分拆:一方面说是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说是侵占了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利益。而事实上是上市公司天威保变的获利最大。根据天威英利不断增资和注册资本的变化,可以简单计算出国内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在投资天威英利上所得到的投资回报。 按照天威保变的最初投资额4475万元计算,在短短的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投资回报巨大。如果按照合资协议中所论述的操作方式使得天威保变实现退出的话,天威保变的投资收益将至少超过24亿元,由此将大大增厚其每股收益,在今后两到三年之内,天威保变即使不作其他业务,也够旱涝保收了。 几经周折的天威英利,终于走出了泥潭,将于6月初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涉足太阳能
苗连生20世纪8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后,1993年开始涉足太阳能这一高新技术产业。
成立公司
1998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1999年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生产项目,这是我国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示范生产线。
启动二期工程
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成为《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对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首先膨胀的国家。当年10月,苗连生做出大胆抉择:投资4亿元,启动二期工程。 2006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天威英利形成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100兆瓦的产能。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6月8日上午9时30分,苗连生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他没有系领带,这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是纽交所200多年历史中第一个不系领带的敲钟人。
天威英利上市
后,苗连生一跃为胡润百富榜冀商首富。 苗连生刚刚涉足太阳能产业时,一提“太阳能”,别人都以为他是卖热水器的。当时,国内还没有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用太阳发电,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镜头。在苗连生的坚持下,这个连当时的厂房都是在别人遗留下来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来的小企业,却坚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引进与自主研发,并率先完整了从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整个产业链结构。 提起富豪榜,苗连生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说,而说起太阳能电池技术,他能自豪地说半天:“目前,‘YINGLISOLAR’(英利太阳能)已经是全球光伏领域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之一,而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单价却达到了较高水平。2006年我们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西班牙知名新能源企业合作建厂;独家制造并安装了2006年世界杯主体育场———凯泽斯劳藤足球场1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并网电站;正在建设国内首座利用阳光发电的五星级酒店大楼。 完整的产业链和核心技术使“英利”的发展速度呈核裂变式增长:2003年,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示范生产线建成投产,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07年产能达到200兆瓦,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苗连生常对人表示,“瑞士的切片设备能把一个硅锭切成325微米的薄片8300片,现在用我们的技术,能把它切成200微米的薄片11700片。切得薄并不算最好,还要降低硅片对阳光的反射,最大限度地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通过半年的试验,国产电池的光转化率因此从14%提高到15%以上,而国际上完成这一跨越至少要两年。这一个百分点的提高,相当于一个世界级短跑运动员把百米成绩提高0.01秒,非常难,但是我们做到了。”
编辑本段上市风波
天威英利,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相比于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来说,其海外重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来形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预示着天威英利的海外上市不会那样的顺风顺水。天威英利几乎将所有中国资本故事均一一演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过程,渗透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思路。
天威英利的前生
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于1998年8月18日在保定高新区工商局批准登记注册,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2002年2月23日,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变(行情 资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对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协议。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中股本达到7500万元,股权比例为49%、45%、6%的约定,天威保变出资4475万元,英利集团增资2900万元,北京中新以货币出资450万元,重新注册的股本金额为7500万元。根据修改后的公司章程,英利新能源董事会共设董事席位7名,其中天威保变委派董事4名。2004年1月,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经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天威保变收购英利集团所持有天威英利2%股权,收购价格以净资产确定,总价款为156万元。 2005年8月,英利集团收购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天威英利6%的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天威保变持有其51%的股权,英利集团持有其49%的股权。 嫁接上市公司天威保变,为英利能源带来了宝贵的发展资金,使得英利能源能够抓住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迅速成长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但是与天威保变的合作为其后期的发展设置了巨大的障碍,特别是出让2%的公司股权给天威保变,使得天威保变成为天威英利的控股股东。为了重新获取控股权,苗连生付出了不可想象的资金成本才得以赎回控股权。
上市时速
2006年6月7日,苗连生在英属维京群岛成立独资的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能源”)。2006年8月7日,在开曼群岛成立未来海外上市的主体——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绿色能源”)。英利能源以每股一美分的价格认购了5000万普通股,并成为绿色能源的单独股东。 苗连生
苗连生于2006年中期开始海外重组运作,然而不幸的是:“11号文”、“29号文”和“75号文”,文文相扣,使得天威英利海外重组不那么顺利。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团单方面增资,天威英利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工商变更完成后,英利集团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权,天威保变持有49%的股权。 对于海外重组,获取控股权是重中之重。2004年11月英利集团出让2%股权给天威保变,仅仅获得156万元人民币的股权转让款。现如今,为了赎回控股权,所付出的代价是2500万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天威保变的投资便增值接近20倍。这一切均因为天威保变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任何股权转让或增资,均不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占小股东的利益。 苗连生
2006年8月25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达成了中外合资的协议。基于此协议,绿色能源授予天威保变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天威保变所持的全部保定英利新能源的股份转换为绿色能源的相应普通股的权利。当然,天威保变必须在绿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并且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天威保变才可以行权。协议中所设置的行权条件包括:一是绿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二是ADSs(美国存托凭证)所代表的普通股在协议中规定的合格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纽约交易所;三是天威保变在行使普通股购买权之前,必须完成中国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所有审批。 苗连生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天威保变需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绿色能源,并且要附上相应的政府批文以及律师意见书。届时,绿色能源有义务必须向天威保变发行相应数量的绿色能源的普通股。 并且协议中规定,如果在绿色能源完成上市后的300天内,天威保变的换股行为不能够获得中国各部委审批,可以要求绿色能源依照当时公平的市场价值购买天威保变所持有的所有天威英利的股权。 2006年8月8日国家六部委颁布“10号文”即将于9月8日生效。对于天威英利来说,时间上已经不允许等待天威保变去国家各个部门审批后才进行海外重组,当务之急是将天威英利重组到海外。 天威保变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针对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国资委、商务部和外管局等部门的审批。尽管说政策上对于天威英利的分拆上市没有障碍,但是如果不赶在9月8日之前将公司重组出去,天威保变的海外上市相信十有八九要“流产”。 基于此,天威保变与苗连生的海外公司绿色能源签订合资协议,并且在协议中规定天威保变在取得国家相关部委批准之后,也同样可以转换为绿色能源的股份。 2006年9月5日,英利集团将其所持天威英利新能源51%的权益以1700万美元价格转让给绿色能源。由此,天威英利成为绿色能源的控股子公司。 2006年9月25日,英利能源又以10万美元的代价认购了980万股绿色能源的普通股。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任何跨境的股权交易均需通过现金来完成交易支付,除非获得包括商务部、外管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同意和豁免。但是要想获得几个部门的豁免和同意,不仅耗时、费力,同时是否能够获得批准不可预测。英利集团作为内资企业,不能通过非现金增资方式直接获取海外公司绿色能源的股权。因此,绿色能源不得不募集1700万美元用于支付从英利集团获得天威英利股权的对价。因英利集团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权转让发生9月5日,也就是在“10号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国证监会获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国证监会需要审批,绿色能源也可以申请豁免。
独特的上市方法
苗连生
天威英利分拆其一部分股份去海外上市,这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是一个独创。 依照海外重组的时间进度:2006年8月25日,保定英利集团和绿色能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2006年8月25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合资协议;2006年10月10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合资的补充协议;2006年11月13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第二次增资补充协议;2006年12月18日,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第三次增资补充协议。 根据国内律师所出具的意见函,主要囊括以下三点:中国证监会的权限超出了此次发行;因英利集团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权转让发生9月5日,也就是在“10号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国证监会获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国证监会需要审批,绿色能源可以申请豁免。基于此,绿色能源的海外上市并无法律障碍。 苗连生
根据绿色能源与天威保变签订的合资协议,在绿色能源完成上市的300天内,天威保变有权按照市场公平的价格通过换股成为绿色能源的直接股东;300天之后,天威保变则有权要求绿色能源按照市场公平的价格收购其持有的全部天威英利的股权。至此,天威英利的海外重组上市才算真正圆满完成。 在天威保变分拆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过程中,不断有媒体和中小投资者质疑天威英利的分拆:一方面说是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说是侵占了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利益。而事实上是上市公司天威保变的获利最大。根据天威英利不断增资和注册资本的变化,可以简单计算出国内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在投资天威英利上所得到的投资回报。 按照天威保变的最初投资额4475万元计算,在短短的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投资回报巨大。如果按照合资协议中所论述的操作方式使得天威保变实现退出的话,天威保变的投资收益将至少超过24亿元,由此将大大增厚其每股收益,在今后两到三年之内,天威保变即使不作其他业务,也够旱涝保收了。 几经周折的天威英利,终于走出了泥潭,将于6月初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