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忆读书》摘抄冰心读书的经历或对读书的议论,然后做简要的点评

 我来答
lily魅月哀
2010-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四岁时读母亲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 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三国演义》。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她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她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她留下太深的印象
到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
《虹楼梦》是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区令燕0Gw
2012-11-29 · TA获得超过1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万
展开全部
句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点评:这句话描写了作者对书的恋恋不舍。
句2: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总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点评:作者通过比较《荡寇志》和《水浒传》突出了作者更喜欢人物生动形象的《水浒传》。
句3: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点评:这句话描写了作者对读书的热情。
这样可以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