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尚书和总督谁的品级更高且实权更大呢?
理论上讲,尚书是从一品,总督一般是正二品。尚书的品级肯定高于总督。实权上讲,就很复杂了。
先说尚书。尚书是从一品京官,天子身边的人,自然是位高权重。可是别忘了,清朝的官制,是吸取明朝的经验教训,围绕着巩固皇权而设计的。休说是六部尚书,即便是内阁大学士,也没有真正的权力,仅仅是起到上承下达的作用而已。说白了,内阁就是皇帝的顾问,军机处就是皇帝的秘书,六部则承办一些已成常规的日常事务。比如吏部,只能考察中级以下官吏的资历,根据例案予以批准或否决其升迁。至于重要人事任免,全由军机处讨论,上报皇帝决定。兵部听起来很厉害,实际上主要也就承办一些武职的任免,至于军政军令,非其所能过问。六部的尚书,说得好听一点是尚书,说得不好听便是个大办事员。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六部尚书,往往有“兼职”。其一:内阁在名义上是朝廷的最高官署,内阁大学士称得上是位极人臣,即便没有实权,也有大把人要巴结他们。权力寻租的空间,相当可观。大学士的副手叫做协办大学士,也算是进入“政治局”的人物。协办大学士大多数兼任六部尚书,无疑提高了尚书的身价。其二:军机处是清朝真正的军政核心,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或者办公厅。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和军机大臣一起处理公文和政务,决定帝国的大事。军机大臣,基本上兼任六部的尚书或侍郎。这就不仅仅是抬高尚书的身价,而是很有点权力了——毕竟,天天与皇帝一同工作的人,多少能够对皇帝产生一些影响,是谁都不敢得罪的。如果把“兼职”的情况考虑进去,尚书这个角色,也还是蛮厉害的。
再说总督。总督是封疆大吏,掌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所谓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在地方当一哥的感觉,当然是非常之爽。不知道问题中的“实权”具体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中饱私囊的权力,总督自然是高于尚书的。尤其是富裕省份,比如两江总督,只要稍微动点心思,便可富得流油。如果是指办事的权力,那么很明显,尚书高于总督——毕竟是帝国中枢的要职,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闹着玩的。再牛逼的总督,也明白一个道理:朝中有人好做官。
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各省督抚,特别是东南地方的总督们,凭借与太平军作战建立的武装,加上雄厚的经济实力,获得了与中央叫板的权力。义和团兴起后,南方各省督抚以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首,与英美等国签订“东南互保”协议,不参与清廷对列国的宣战,更是说明总督们的权力已经脱离朝廷的控制,远非那些唯唯诺诺的尚书可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