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方面格言
玩着学,玩中学,让学习好玩,让数学好玩,等等方面名家格言警句。要出处,要作者,跪求!要数学方面的!!!...
玩着学,玩中学,让学习好玩,让数学好玩,等等方面名家格言警句。要出处,要作者,跪求!
要数学方面的!!! 展开
要数学方面的!!!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育格言大全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布鲁纳教学四原则:
1、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树立学习——一般形式的学习和特殊类型的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动机原则)
2、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需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
3、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结构原则)
4、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序原则)
5、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反馈原则)
——[美]杰?S?布鲁纳:《论教学的若干原则》
赞可夫新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列?符?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最佳学习条件对学生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多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俗话说起来比较笨的儿童有多大作用。这些都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2楼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英]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孟子始言"持志",志之赖于持也久矣。持之义不一端,大要维持之欲其正也,操持之欲其信也。持之之方亦不一端,大要善其志之所以养也,填其志之所以发也。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自叙》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六七)下》第101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英]R?皮特斯:《和目的永别》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明方孝儒:《逊志斋集?务学》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3楼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梁启超:《教授法》
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汉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活动和采用活动型的教学程序。这种学习类型比起课堂的学习类型更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由活动而学习比起课情境下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且更易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美]J?M?索里:《教育心理学》第397页
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四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学须天资、人与师承三者并备,而师承不过聊助启发,非即学问。
——黄侃,摘自刘赜《师门忆语》,《学林漫录》第八集第35页
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茅以升:《学生考老师》,《解放日报》1980年9月15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
学习是得到促进还是受到妨碍,取决于任务的复杂性、顺序和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由于学习最优化是当前学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它应当成为学者特别关怀的东西。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4楼
——[苏]尤?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
教学要截得断才合得拢,教童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善,反致两伤矣。
——清王筠:《教童子法》
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七页
智过其师,乃能如师。卑卑而守之,循循而效,虽声实并至,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答孔正叔》卷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
——宋朱熹,摘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
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习学工夫,安可有暇?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卷上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如果你想通过科学教育学生,你就要热爱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并且精通它,那么学生就会爱你,也会爱科学,你也就能够教育他们;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热爱科学,无论你怎样强迫他们学习,科学也不会起任何的教育作用。
——[俄]列?尼?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集》第八卷
志乃人之大主意,一生之学术事业,无不本此以贯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失。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立志》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亦师。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第149页
教学总是很清楚地反映着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是教师的活动,它包括讲述教材、组织学生观察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和运用知识,还包括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
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觉活动,它包括学生对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感知,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所学习的事实、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实,按照教师指定的作业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等。
——[苏]达尼洛夫等:《教学论》第128页
讲习讨论,固须循序渐进;若省察克治,则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为学》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5楼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页
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各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为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们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到22——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309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四》上,第98页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朱永新
把饭碗看得比人民利益更重要并没什么不可以,人的本性是自利的,民众从没有、也不应该把更高的期望真正寄托给谁,"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社会正义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公众自己维护。
——网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储昌楼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中】孟子
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英】斯宾塞
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中】张伯苓
要教育人民,有三件东西是必要的: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第三还是学校。【俄】托尔斯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管子
学校,王政之本也。【中】欧阳山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中】蔡元培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中】房玄龄
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希腊】柏拉图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中】陶行知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中】梁漱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爱因斯坦
保住我们的教学理想与热诚,鼓起勇气,继续点燃孩子的生命。【希腊】德谟克里特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过去中国之衰,原因虽有种种,但教育的不振,当然是主要的基因之一。【中】郁达夫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苏】马卡连柯
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英】达尔文
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中】李政道
教学的结构是超出平常所理解的教学论和教学法的范围的。正是这些超出上述范围的东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和意志,形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106页
必须按照事物的发生和存在的本来面目进行教学,即通过研究因果关系进行教学。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文集》
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许多零碎而不相联系的知识,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的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满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是空的。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6楼
——[俄] 康?德?乌申斯基,摘自《世界教育史纲》第一册323页
教员如果不把他们所教的科目分成阶段,使每个阶段不仅可以直接导入另外一个阶段,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那么为教员本身设想,为学生设想,都是明显荒谬的作法。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大学授学》
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这种因果联系是重要的,这里面反映了学生发展过程的被决定性。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391页
系统的教学能够提出主要的思想,并且显示出经过整理的知识的优点。同时通过系统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是十分完备的,因而也就能扩大知识的总量。
——[德] 约?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重要教育论文集》
智力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解和发明,......事实上,日益表现出:理解与发明这两个功能是不能分割的,因为要理解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我们就要对于产生这个现象或事件的转变过程加以改组,又因为要重新改组这些转变,我们就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而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就事先要有发明或再发现的因素。
——[瑞士] 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第29页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情节运用得最好时,可以反映以前已经学过的东西,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超过前面的学习。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62页
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体系为止。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3页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1页
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主要的条件应是:在同一个知识领域里不会产生两套相互矛盾的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论教育的若干原则》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 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 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剌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 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 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布鲁纳教学四原则:
1、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树立学习——一般形式的学习和特殊类型的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动机原则)
2、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需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
3、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结构原则)
4、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序原则)
5、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反馈原则)
——[美]杰?S?布鲁纳:《论教学的若干原则》
赞可夫新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列?符?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最佳学习条件对学生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多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俗话说起来比较笨的儿童有多大作用。这些都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2楼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英]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孟子始言"持志",志之赖于持也久矣。持之义不一端,大要维持之欲其正也,操持之欲其信也。持之之方亦不一端,大要善其志之所以养也,填其志之所以发也。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自叙》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六七)下》第101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英]R?皮特斯:《和目的永别》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明方孝儒:《逊志斋集?务学》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3楼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梁启超:《教授法》
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汉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活动和采用活动型的教学程序。这种学习类型比起课堂的学习类型更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由活动而学习比起课情境下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且更易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美]J?M?索里:《教育心理学》第397页
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四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学须天资、人与师承三者并备,而师承不过聊助启发,非即学问。
——黄侃,摘自刘赜《师门忆语》,《学林漫录》第八集第35页
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茅以升:《学生考老师》,《解放日报》1980年9月15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
学习是得到促进还是受到妨碍,取决于任务的复杂性、顺序和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由于学习最优化是当前学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它应当成为学者特别关怀的东西。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4楼
——[苏]尤?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
教学要截得断才合得拢,教童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善,反致两伤矣。
——清王筠:《教童子法》
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七页
智过其师,乃能如师。卑卑而守之,循循而效,虽声实并至,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答孔正叔》卷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
——宋朱熹,摘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
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习学工夫,安可有暇?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卷上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如果你想通过科学教育学生,你就要热爱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并且精通它,那么学生就会爱你,也会爱科学,你也就能够教育他们;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热爱科学,无论你怎样强迫他们学习,科学也不会起任何的教育作用。
——[俄]列?尼?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集》第八卷
志乃人之大主意,一生之学术事业,无不本此以贯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失。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立志》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亦师。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第149页
教学总是很清楚地反映着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是教师的活动,它包括讲述教材、组织学生观察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和运用知识,还包括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
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觉活动,它包括学生对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感知,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所学习的事实、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实,按照教师指定的作业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等。
——[苏]达尼洛夫等:《教学论》第128页
讲习讨论,固须循序渐进;若省察克治,则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为学》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5楼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页
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各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为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们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到22——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309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四》上,第98页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朱永新
把饭碗看得比人民利益更重要并没什么不可以,人的本性是自利的,民众从没有、也不应该把更高的期望真正寄托给谁,"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社会正义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公众自己维护。
——网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储昌楼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中】孟子
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英】斯宾塞
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中】张伯苓
要教育人民,有三件东西是必要的: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第三还是学校。【俄】托尔斯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管子
学校,王政之本也。【中】欧阳山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中】蔡元培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中】房玄龄
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希腊】柏拉图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中】陶行知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中】梁漱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爱因斯坦
保住我们的教学理想与热诚,鼓起勇气,继续点燃孩子的生命。【希腊】德谟克里特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过去中国之衰,原因虽有种种,但教育的不振,当然是主要的基因之一。【中】郁达夫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苏】马卡连柯
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英】达尔文
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中】李政道
教学的结构是超出平常所理解的教学论和教学法的范围的。正是这些超出上述范围的东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和意志,形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106页
必须按照事物的发生和存在的本来面目进行教学,即通过研究因果关系进行教学。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文集》
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许多零碎而不相联系的知识,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的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满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是空的。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6楼
——[俄] 康?德?乌申斯基,摘自《世界教育史纲》第一册323页
教员如果不把他们所教的科目分成阶段,使每个阶段不仅可以直接导入另外一个阶段,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那么为教员本身设想,为学生设想,都是明显荒谬的作法。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大学授学》
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这种因果联系是重要的,这里面反映了学生发展过程的被决定性。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391页
系统的教学能够提出主要的思想,并且显示出经过整理的知识的优点。同时通过系统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是十分完备的,因而也就能扩大知识的总量。
——[德] 约?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重要教育论文集》
智力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解和发明,......事实上,日益表现出:理解与发明这两个功能是不能分割的,因为要理解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我们就要对于产生这个现象或事件的转变过程加以改组,又因为要重新改组这些转变,我们就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而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就事先要有发明或再发现的因素。
——[瑞士] 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第29页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情节运用得最好时,可以反映以前已经学过的东西,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超过前面的学习。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62页
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体系为止。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3页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1页
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主要的条件应是:在同一个知识领域里不会产生两套相互矛盾的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论教育的若干原则》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 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 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剌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 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 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展开全部
数字猜成语
1. 5 10(一五一十)
2. 3.5 (不三不四)
3. 333 555 (三五成群)
4. 1+2+3 (接二连三)数学俗语填空
5.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1) 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2)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3) 表示把握很大时用(十有八九)
(4)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
(5)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
(6) 表示归根到时用(九九归一)
(7)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8)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9)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评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10)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1. 5 10(一五一十)
2. 3.5 (不三不四)
3. 333 555 (三五成群)
4. 1+2+3 (接二连三)数学俗语填空
5.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1) 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2)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3) 表示把握很大时用(十有八九)
(4)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
(5)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
(6) 表示归根到时用(九九归一)
(7)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8)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9)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评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10)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