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如何了?
甲午战争中,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都过得很不好。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统计,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一共阵亡了24600人,同时被俘虏的人数达到了1800人,不过,当《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却只有976名清军俘虏回到清朝。那么,这剩下的800多人又去了哪里?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终于找回了自信,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比清朝更厉害的“文明国家”,他们也学习西方那一套,善待俘虏。于是,日本出台了一个《战俘管理条件》。在《战俘管理条件》中,规定要保证这些清军战俘的基本人权。根据日方的公开资料显示,在日战俘接受着很“人性化”的管理。
日本方面将清军战俘按照等级发放食物。根据日本《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据说还不止于此,日本方面还为这1800名清军战俘安排了医生进行医治,如果实在治不好,就选个好地方安葬了。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清军战俘非常想家,日本方面就允许他们给家中写一封信,不过在寄出信件之前需要检查信的内容。同时,根据日方总结,“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俘虏收容所里的清军官兵,纷纷赞叹日本给予的宽大待遇”。
当然,以上都是日本方面对外宣称的,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当然不是,日本当时就算是一个残忍无道的国家,怎么会对清军战俘这么友好?据后来回到清朝的战俘透露,这些战俘在船上的时候,日本人用绳子栓住他们的辫子,偶尔给一把泥沙混合的饭团,给几滴脏水,屎尿自理,下了船之后又经过了长途跋涉,即便到了日本营房也还是臭水馊饭,简直就是非人的待遇。这些清军战俘到了日本之后,经常被拉到街上游行,受尽了屈辱,有不少人甚至被虐待至死,他们的尸骨也永远留在了日本。也正因为如此,最终只有976人回到清朝,而剩下的800多人,都死在了异国他乡。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博弈,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清军共阵亡24600余人,被俘1790人。最终,以大清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大败,却不知陆上士兵同样大败,败状之惨,士兵是狼狈,令人不禁唏嘘。从此大清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列强侵华战争。
在甲午之战中,,清军将士有2万多人阵亡,还有上千人被日军俘虏,他们的遭遇,也成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国的悲剧缩影。日本当时为了跻身“文明国家”,日本陆军省就向日本陆军第5师团留守处下发了《战俘管理之件》,在该文件中,日本誓约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人权。日本为了与西方国家签订新的平等条约以及消除西方国家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才不得不这么做,否则日本的这一计划将会落空。
但事实上,日军制定的俘虏政策是为了给西方国家看的,所以当时被俘虏的清军也有两种命运。第一种是被押送到日本的战俘,他们没有被迫从事苦役。按照日本陆军大臣公布的战俘处理规则,对清军战俘的处理是相当“人性化”。按等级,把清军战俘分将校、下士、兵卒,不同等级的战俘有不同的居室饮食标准。战俘中死者会按照军人的待遇安葬在陆军指定的区域;伤者,由各陆军预备医院、日本赤十字社救护员负责治疗。
第二种是战场上的战俘。虽然在日本国内日军善待清军战俘,但是在战场上又是一番景象。在战场上,日本对战俘的残暴虐杀层出不穷,比如在平壤,日本枪杀600多清军俘虏;在旅顺,至少虐杀了900名清军战俘。除了屠杀,战俘的受辱情况也很严重。
甲午之战日军全方位大秀对国际法的忠诚,把自己打扮成文明国家,西方也因此对日本大加赞赏。而大清国因为对国际法的一窍不通,反而遭到国际社会的批判。
因为当时日本刚加入“日内瓦公约”和国际红十字会,有德国、英国等国际红十字会人员在日本驻扎,日本人为了在国际上保持好形象,因此刻意优待这些清军战俘,其目的是给外国人看。战俘在日本期间的费用,由清政府担负,他们列出清单,清政府就只能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