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荀子的教育思想
展开全部
二、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就荀子的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做一点论述。 1、教育目的 作为孔孟的继承人,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着一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士” 、“君子”和“圣人”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他说: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由此可见,荀子的教育目的是以教人以礼为出发点的,或者说,他是把礼作为立教的目的。 “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培养成“士” 、 “君子”和“圣人”的,虽然说这种以给统治阶级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但是从客观上来说, 它确实起到了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2、教育作用 荀子向来主张“性恶论”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因此,他的教育作用是以将本性的“恶”转变成后天的“善”为前提的。荀子主张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环境的作用,并且认为主观作用即内因是主要因素。 这一点, 还是基本符合现代的哲学观点和辨证思想的。关于前者,荀子认为,这种主观的努力,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和结果。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积” ,是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一种重要思想,闪现着唯物主义的因素。关于后者,荀子认为环境的作用是一种逐渐影响和演变的过程和结果,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因此,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3、教育内容 荀子的教育内容,仍然是以儒家的传统教材为最主要部分: 《诗》 《书》 《礼》 《乐》 《春秋》 ,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荀子虽以“五经”为教育内容,但却以《礼》为重点。 “礼”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荀子认为:礼是一切事物的绳墨和一切行为的规范,是用来矫正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一个人能通过学习促进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这与荀子的以培养“士” 、 “君子”和“圣人”为教育目的是相一致的。 4、教育方法 荀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可以通过积累而提高的,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十分倡导学以致用,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践,知行一致,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荀子认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思考能力,主张教师要从学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