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后,清朝为什么不能紧急购买军舰来弥补损失呢?
在黄海海战前后,清政府一直试图在海外购买军舰应急,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都没有成功。
向智利购买军舰的努力
1894年6月29日,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龚照瑗得知日本在英国订购了两艘新式战列舰(“富士”和“八岛”),因此急电国内,认为这两艘铁甲舰远比“定远”先进,希望国内早做打算。7月10日龚照瑗又致电国内,说日本在英国购买的一艘巡洋舰(“吉野”)已经建造完毕,正在回国。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此时中日之间关系日益紧张,战争阴云密布,李鸿章得知以后颇为忧虑,于是回电在法国的龚照瑗,希望他立刻去英国,寻访是否有已经完工的“新式大快船”,最好要快炮多、速度快的,争取在局势破裂前购买回国。同时李鸿章也委托总税务司赫德和怡和洋行老板克锡等人帮忙打听。
8月2日,克锡告诉李鸿章说智利在英国订购了三艘巡洋舰,有意出售。12日克锡再次致电李鸿章,说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有一艘为智利建造的“吉野”同型舰“白朗古”号已经完工,而且“白朗古”的吨位更大,火力更强,只是航速“吉野”慢了半节而已。
“白朗古”号防护巡洋舰
此时中日之间战火已经点燃,李鸿章知道时间紧迫,于是在12日就电告龚照瑗,让他购买“白朗古”号。然而智利看到中日已经开战,知道“白朗古”号奇货可居,因此即使龚照瑗加价到42万英镑,智利也不肯松口。至于此前克锡说的三艘巡洋舰,智利也是一再抬价,龚照瑗认为“船小价大,铁甲船旧,行不快”,根本不值得购买。
此后克锡又打听到智利还有两艘1887年英国造的巡洋舰可以出售。但是经龚照瑗联系以后,智利的态度也是“一日数变”,价格不断上涨,根本没法达成协议。
8月18日,克锡的弟弟小克锡又说智利有一艘1893年订购的铁甲舰“卜拉德”号可以出售,不过其价格和“白朗古”一样高,需要4、50万英镑。此外智利还有一艘老巡洋舰“埃斯梅拉达”号可以出售,价格要26.5万英镑。
铁甲舰“卜拉德”号
总理衙门最后决定先购买克锡此前提到的1887年巡洋舰。龚照瑗随即和智利达成协议,船价15万英镑,由智利负责运送到中国,运费1.6万英镑。不过次日智利就以中立为由,撕毁合同,龚照瑗最后一无所获。
黄海海战以后,因为北洋水师损失惨重,李鸿章再次让克锡和智利协商购买军舰。10月11日,克锡回复智利可以出售“卜拉德”、“康德尔”、“林则”、“埃斯梅拉达”、“额拉粗力士”、“平度”“、“白朗古”七舰。由于经费有限,李鸿章认为可以先购买“卜拉德”、“白朗古”、“康德尔”、“林则”四舰,其他以后再说。
然而事实证明李鸿章太乐观了,10月19日智利再次拒绝出售军舰。赫德此后又派克锡和智利进行协商,但是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到了11月8日,日本反而捷足先登,从智利手中买下了“额士默拉达”号。
清政府从智利购买军舰的打算就此落空。
防护巡洋舰“埃斯梅拉达”号
向其他国家购买军舰的努力
龚照瑗在和智利协商的同时,还曾经和巴西、德国、阿根廷、意大利、秘鲁等国联系购买军舰。然而和智利一样,这些国家大多想乘机捞一把,愿意出售的军舰不仅老旧,而且还价格奇高,清政府最后只能望而止步。
第一,战败后,恢复军力是个缓慢的过程,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战败后气急败坏极速扩充海军,即使经济能支持,谁会不给战胜者日本面子卖一大批战舰给清朝。只能慢慢恢复,不过分刺激日本的情况下积蓄力量。
第二,当时清朝政局不稳,经济吃紧不可能大建海军。
第三,黄海海战是海军变革的一个重要节点,类似吉野这样的快速巡洋舰大放异彩,慢速穹甲舰被证明是落伍了,当时类似吉野的快速巡洋舰都没有几艘,上哪去买先进的战舰,难道去买一堆落伍的舰船再被殴打一顿。
第四,当时建造主力船速度一般要2-3年,像吉野一年半就下水的极罕见,有钱都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