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 我来答
娱乐大搜索

2020-11-01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68%
帮助的人:597万
展开全部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开始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不登,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hú),分给以上地区播种,获得成功。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也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使用最新农具“连枷”脱粒,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北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已扩展到黄河流域。宋太宗时,雄州知州何承矩等提议在同辽交界的河北路屯田种稻,获准。何承矩被任命为河北沿边屯田使,率从各州调集来的军士一万八千多人,在雄州、莫州、霸州等地兴造水田,引淀水灌溉,试种水稻。由于北方霜冻期早,初年试种未能成功,遭到反对者的非议,几乎废止。以后,改用江东“七月熟”早稻品种,八月间成熟,终于获得丰收。何承矩把稻穗运到东京,朝廷里的反对派在事实面前改变了态度。从此,水稻在黄河流域不断得到推广。在我国南方,则出现了大量圩田。北宋中期,太湖流域及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有规模相当大的圩田。据沈括《万春圩记》说,从宣州(今安徽宣城)到池州(今安徽池州),就有千区以上的圩田,其中最大的万春圩有田12?7万亩,圩中有大道长22里,整个圩像一座大城。在水田和圩田扩大的同时,水稻的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江南出现名为“靠田”的田间管理法。当秧苗长得壮茂时,即锄草中耕并把水放干,让阳光曝晒,促使稻根深扎,然后再放水入田。经过“靠田”的稻苗,即使遇到干旱,也可以保证成熟,上田亩产可达五六石。宋高宗时,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亩产稻谷六七石,创宋朝亩产的最高纪录。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我们现在所说的棉花专指草棉,但古书上称的棉花既包括草棉,也包括木棉。古代传入我国的棉花有两种,一种是原产于非洲的草棉,一种是原产于印度的木棉。非洲草棉是经中亚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当时人们称之为“白叠”。非洲草棉产量低、纤维品质也差,但生长期短,成熟早,适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所以很早就在新疆得到推广。但总的说,它的种植面不广,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仅限于新疆。直到南宋末年,非洲草棉才得到了在关陕渭水一带迅速传播的机会。印度木棉是经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时间要晚一些。当时人们称之为花或“吉贝”。印度木棉植株高大,高六七尺,有似江南的小桑树,结桃多,产量高。闽中一带,“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谢枋得《刘惠父惠木棉诗》)。南宋末年,印度木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广,成为农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课本讲的棉花的种植,重点讲的是印度木棉的种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