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安排高中数学教学

 我来答
吉祥如意snow
2015-11-13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8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372万
展开全部
一、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7].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差异教学所倡导的教育观,由于文献[7]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二、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认识自己,开发自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三、 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1 差异性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 具体来说,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学优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 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可要求学困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中等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学优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 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 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对于学习而言,预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我们应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比如,可要求学困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同学或老师,带着疑问听课;中等生能自觉复习旧知识,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能初步完成练习题,并能主动求教或帮助他人;学优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身边的同学.
3 课前教师的诊断
课前教师的诊断,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没有诊断,差异教学将无法有效地实施,课前的诊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
4 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 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学优生讲.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时,首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函数?
② 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定义函数的?
③ 为什么说:“自变量有一定取值范围?”
④ 为什么说:“因变量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⑤ 、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然后,在讲解函数的另一种定义后,再设计问题:
⑥ 函数记号是什么?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上课过程中,让学困生回答问题①②,中等生回答问题③④⑤,学优生回答问题⑥. 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 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并能做到学有所用. 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适合学困生);第二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适合中等生);第三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适合学优生). 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 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 课外辅导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主要针对大部分的中等学生,对学困生来说,会有“吃不了”的感觉,对学优生来说,会有“吃不饱”的感觉,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这种不足,教师应在课外对各类学生进行辅导. 课外辅导中教师主要要做补缺和提高工作. 一般来说,对于学困生的辅导以基础知识为主,可与学生的课外作业相结合,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的指导;而对于学优生的辅导可以让他们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指导他们看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等. 这样可进一步使学困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学优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7 实施差异性评价
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定量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考试应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但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当然,差异性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从考试、练习进行评价一个学生,还应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 此外,我们还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科学、恰当的全方位评价,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之中加倍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a543669734
2015-11-18 · TA获得超过11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1、高中数学说难可以很难,说容易,也可以学得很轻松。所以不管什么知识点都要分清等级,首先是基础知识,然后是知识提升,最后是难度挑战。分清等级才明白同学最需要什么等级的知识,也才能分清侧重点。
2、任何知识的掌握都是从基础开始的。基础不稳,再聪明也是水月镜花。所以宁可把简单的知识重复无数遍,也不要过快加深难度。
3、基础掌握之后,提升知识的应用常能使学生感到兴趣,这时适量的提升题可以辅助教学。
4、难度知识一般不会考,考到就会很重要。难度题不要要求同学迅速解答,也分析思考,深化基础知识与提升技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莫大于生
2010-12-18 · TA获得超过77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3万
展开全部
数学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上课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 发展 、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还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兴趣。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1).学习不主动。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法不得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 总结 、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创新意识,照搬教科书和老师的方法学习,致使学习呆板,乏味。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渗透应用意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发挥作用,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而现在,数学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

(花了很久,原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