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如何提高审计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已开始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在审计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为此,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应当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一、提高学习能力,打牢履行监督职能的坚实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审计机关作为专业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单位,对审计干部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审计干部不仅要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必须要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管理、财务、工程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认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层审计队伍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与审计的发展需要。有的财务知识比较丰富,对审计相关法规,审计技巧却了解不多;有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而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有的传统财务审计比较精通,而计算机知识掌握不深;有的善于做具体工作,但组织协调能力缺乏。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将学习由任务与需要演化成每位审计干部的习惯和追求,大幅提升学习能力,全方位提升审计干部综合素质,要利用脱产学习、业务讲座、组织集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抓好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基层审计干部,要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坚持在职自学新知识、新技能,把工作岗位当作学习的平台,学习中有工作问题研究,工作中有学习成果运用;要从专业知识到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从微观技术操作到宏观经济分析,从现状分析到未来世界走势预测,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到地方区域特色,全部纳入学习范围。要通过学习,更新陈旧的思维方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腐败思想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达到业务精通、技能娴熟,成为善于发现、分析和处理重大及潜在问题,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审计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更新审计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审计工作。
(一)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树立审计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理念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审计工作要切实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中确定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寻找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为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
任何制度的建设都要经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地方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年来,经济运行的新环境使得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由于审计仍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而且审计工作一直以事后监督为重点内容,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还是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更多的是离任审计),审计监督大多是在被动地搞“秋后算账”。因此,在具体落实上,有些审计项目成效不明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断研究新情况,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重视事前审计,抓好事中审计,强化事后审计,在拓宽审计思路上见成效。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当前,财务软件的使用和普及,给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业务处理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因此,与此相关的审计工作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结合实际,全力推进。
一是大力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审计信息化基础。通过引进、推广审计软件,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局域网建设,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库建设,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要加大计算机审计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深化并拓宽学习培训内容。同时,建立各类培训的跟踪反馈机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尽快培养一批既懂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审计技术的审计专业人才。
三是大力拓展计算机审计领域。与审计实务相结合,促进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基层审计机关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眼光应重在审计的运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基础和各项研究成果,高度重视计算机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大力推广运用比较成熟的审计软件,提升审计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运用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
三、提高协调能力,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审计工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没有机关内部各科室的沟通协调,做好工作的难度就会很大。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领导与组织,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
(一)科学安排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在审计工作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科学的审计计划,要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宏观上把握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决策和有关事项的动态,抓住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审计项目。科学的审计计划能使审计部门合理控制审计成本,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二)合理调配审计力量
审计计划确定之后,要在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各专业审计人员整合为综合、系统的有机整体,针对具体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序,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人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要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相关业务结合起来,对审计结果进行转化利用,优化审计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力量的作用,对一些项目实施委托审计,对专业技术性强的审计项目,可外聘专家参与审计。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审计的发展及审计的质量与监督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审计对象及审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保持与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审计机关自身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相关大政方针和政策规定,使有关部门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同时,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及时将审计监督纳入其中,注重发挥监督合力。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
审计工作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将上级机关角色带入审计工作当中,而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宣传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工作,消除误解,端正认识,进而理解、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
(五)突出审计重点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方法策略,把握审计监督的主要方面,在重要岗位、重点内容、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带动审计整体功能的发挥。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深化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从源头上制止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评价,为组织、纪检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三是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当前要特别关注重大基建投资、重大土地出让等项目,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事关民生资金的审计。“三农”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要重点关注民生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切实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审计,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四、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各项财经法规和审计结论落到实处
审计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财经管理中规范性、制度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在审上下功夫,在帮上动脑筋,在促上见成效,实现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统一。
(一)坚持依法从审,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职能的发挥,是检验审计能力的根本尺度,没有审计质量,审计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就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也就无从谈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帮促服务的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各种规程,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审计责任制和审计考评等制度,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确保审计方案周密,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细致扎实。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对于审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为党委政府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能否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已经成为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的重大课题。当前,审计工作还较多的停留在微观审计层面上,要从宏观角度去发挥审计的作用,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去研究问题。因此,广大审计人员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每查出一个问题,都要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的审计分析研究,从微观上入手,从宏观上把握。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漏洞。在系统、深入地分析之后,从更高的层次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加大审计决定执行力度,巩固审计监督成果
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和体现,全面落实审计决定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同时还是树立审计权威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和抓好审计决定的落实工作。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真正做到审计环节一个不能丢,审计程序一个不能少,审计执法到位,切实把审计决定落实当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建立考核约束机制。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对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的,审计组长要陈述原由。同时,还要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部门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切实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移交案件情况的督促落实。三是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人大、政府的支持,对一些审计处理难、审计决定落实难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向党委、人大及政府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拒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审计决定的,要予以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对其单位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罚。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除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经济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查处。
总之,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断加深对审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积极应对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创新为动力,发展为主题,服务为宗旨,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
一、提高学习能力,打牢履行监督职能的坚实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审计机关作为专业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单位,对审计干部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审计干部不仅要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必须要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管理、财务、工程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认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层审计队伍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与审计的发展需要。有的财务知识比较丰富,对审计相关法规,审计技巧却了解不多;有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而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有的传统财务审计比较精通,而计算机知识掌握不深;有的善于做具体工作,但组织协调能力缺乏。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将学习由任务与需要演化成每位审计干部的习惯和追求,大幅提升学习能力,全方位提升审计干部综合素质,要利用脱产学习、业务讲座、组织集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抓好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基层审计干部,要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坚持在职自学新知识、新技能,把工作岗位当作学习的平台,学习中有工作问题研究,工作中有学习成果运用;要从专业知识到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从微观技术操作到宏观经济分析,从现状分析到未来世界走势预测,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到地方区域特色,全部纳入学习范围。要通过学习,更新陈旧的思维方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腐败思想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达到业务精通、技能娴熟,成为善于发现、分析和处理重大及潜在问题,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审计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更新审计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审计工作。
(一)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树立审计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理念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审计工作要切实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中确定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寻找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为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
任何制度的建设都要经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地方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年来,经济运行的新环境使得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由于审计仍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而且审计工作一直以事后监督为重点内容,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还是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更多的是离任审计),审计监督大多是在被动地搞“秋后算账”。因此,在具体落实上,有些审计项目成效不明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断研究新情况,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重视事前审计,抓好事中审计,强化事后审计,在拓宽审计思路上见成效。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当前,财务软件的使用和普及,给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业务处理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因此,与此相关的审计工作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结合实际,全力推进。
一是大力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审计信息化基础。通过引进、推广审计软件,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局域网建设,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库建设,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要加大计算机审计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深化并拓宽学习培训内容。同时,建立各类培训的跟踪反馈机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尽快培养一批既懂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审计技术的审计专业人才。
三是大力拓展计算机审计领域。与审计实务相结合,促进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基层审计机关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眼光应重在审计的运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基础和各项研究成果,高度重视计算机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大力推广运用比较成熟的审计软件,提升审计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运用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
三、提高协调能力,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审计工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没有机关内部各科室的沟通协调,做好工作的难度就会很大。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领导与组织,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
(一)科学安排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在审计工作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科学的审计计划,要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宏观上把握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决策和有关事项的动态,抓住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审计项目。科学的审计计划能使审计部门合理控制审计成本,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二)合理调配审计力量
审计计划确定之后,要在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各专业审计人员整合为综合、系统的有机整体,针对具体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序,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人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要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相关业务结合起来,对审计结果进行转化利用,优化审计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力量的作用,对一些项目实施委托审计,对专业技术性强的审计项目,可外聘专家参与审计。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审计的发展及审计的质量与监督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审计对象及审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保持与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审计机关自身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相关大政方针和政策规定,使有关部门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同时,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及时将审计监督纳入其中,注重发挥监督合力。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
审计工作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将上级机关角色带入审计工作当中,而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宣传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工作,消除误解,端正认识,进而理解、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
(五)突出审计重点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方法策略,把握审计监督的主要方面,在重要岗位、重点内容、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带动审计整体功能的发挥。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深化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从源头上制止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评价,为组织、纪检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三是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当前要特别关注重大基建投资、重大土地出让等项目,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事关民生资金的审计。“三农”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要重点关注民生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切实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审计,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四、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各项财经法规和审计结论落到实处
审计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财经管理中规范性、制度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在审上下功夫,在帮上动脑筋,在促上见成效,实现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统一。
(一)坚持依法从审,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职能的发挥,是检验审计能力的根本尺度,没有审计质量,审计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就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也就无从谈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帮促服务的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各种规程,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审计责任制和审计考评等制度,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确保审计方案周密,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细致扎实。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对于审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为党委政府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能否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已经成为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的重大课题。当前,审计工作还较多的停留在微观审计层面上,要从宏观角度去发挥审计的作用,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去研究问题。因此,广大审计人员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每查出一个问题,都要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的审计分析研究,从微观上入手,从宏观上把握。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漏洞。在系统、深入地分析之后,从更高的层次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加大审计决定执行力度,巩固审计监督成果
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和体现,全面落实审计决定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同时还是树立审计权威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和抓好审计决定的落实工作。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真正做到审计环节一个不能丢,审计程序一个不能少,审计执法到位,切实把审计决定落实当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建立考核约束机制。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对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的,审计组长要陈述原由。同时,还要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部门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切实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移交案件情况的督促落实。三是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人大、政府的支持,对一些审计处理难、审计决定落实难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向党委、人大及政府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拒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审计决定的,要予以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对其单位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罚。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除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经济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查处。
总之,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断加深对审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积极应对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创新为动力,发展为主题,服务为宗旨,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