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顶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
1》晚年的贝多芬对钢琴的弹奏真的能听见么?
2》如果贝多芬听不到声音,那么他的“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 展开
27岁到39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海利根施塔特遗书,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贝多芬从中年时期开始听力减弱,到晚年完全失聪.但是,他并非患了耳疾,而是不知何故病势逐渐加重.但是对于作曲家来说,失聪实在可说是致命的打击.
贝多芬最初将此事瞒着他人,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再也瞒不下去了.他于1801年给韦格勒医生的信中说发病已有三年,因此,可能是在28岁时开始发病,但是在1802年所写的遗书中又说:"六年以来,受此病所折磨庸医们使我的病情恶化",如果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则发病时间应再推前两年.他患的是神经系统的疾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用牙齿咬着一根细的铁棒,抵在钢琴的琴箱上,通过骨传导,可以听到琴音。(就好像你捂着耳朵同样能听到自己的说话声都是通过骨传导。而且,一般通过骨传导听到的声音,要比耳朵听到的还大、还清晰。),你可以找根筷子用牙咬住一端,另一端顶在玻璃杯上,捂住耳朵,轻敲杯子,也可以听到声音。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不明白可以继续咨询,谢谢。
那他对钢琴的弹奏真的能听到吗?为什么?
还有,如果他听不见,那么他的“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用上述方法听到的,原因就是骨传声,空气可以传声,液体固体也可以传声。他在失聪前,也就是中年时期还用的助听器。命运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这个听就是个比喻,并不是通过耳朵的鼓膜震动传声,而是通过声波传导到头骨,头骨震动传到内耳的听觉神经,最终传到大脑。就比如初中课本上应该就这么一个实验。就是用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底穿一根线,线尽量长,拉直,然后两个人对着说话就可以听到声音。体验一下会更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