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
存在证明:
一、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
二、据传宋代宣和年间临淄出土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器叔夷钟。有一段铭文同西周以来文献中关于夏和殷(商)是前后承替的两个王朝、‘殷革夏命’的说法完全一致,成为两周史籍有关夏王朝记载的有力佐证”。
三、2002年面世的遂公盨属西周中期,其上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的字样。铭文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
扩展资料:
现代考古学刚刚开始时,徐旭生先生为了追寻夏代的所在,也不断地在豫、晋东面交接处大范围地寻找。在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这是一个属于复杂共同体的都城,城址很大,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而且内容复杂,包括冶铸青铜的遗存和相当数量的小麦残迹。
2013年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中,有距今四五千年的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它出土了冶铸青铜的炼渣、尚待加工的玉材和不少麦类遗存。考古学家认为,那时的河西走廊已经是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孔道。
这一发现显示,二里头文化已经吸收了中亚、西亚的文化成分,引进两河古代文化培植的麦类,增加了粮食供应的多样性;尤为重要的是,二里头文化还掌握青铜的冶铸技术,这必定提升了这一文化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考古学家们认为,偃师二里头遗址所在就是夏代的首都。从黄河三角洲的顶端一直到关中,包括山西运城的平原,这一个族群共同体占有的地方不小。
这一地区,就是后世所谓的“中原”。从夏代开始到商、周,这三个复杂共同体的连续发展都以这个地区作为基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核心地带——从“中原”这两个字就可以意识到,从那时以后,这一片平原就是中国的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夏朝的崛起
推荐于2017-11-26
反方意见:(在时间上紧随所谓“夏王朝”其后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竟然找不出有关这个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记载。这不是很荒谬吗?不是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了吗?你能想象周王朝,秦王朝,汉王朝等在他们的政府文件和档案中不记载他们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况吗?只有商王朝这样的初始文明才会是这种情况,因为在前面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
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可根据的,只有《尚书·禹贡篇》、《竹书纪年》及《史记》关于夏的记载。而所有关于夏的史料,不但极其缺乏,也极其不明确。连《史记·夏本纪第二》也只是记录了其世系和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等不多的几个大事件,也并没有多少典籍记载或实物佐证的存在。至于《竹书纪年》的作者年代,至今尚无定论。无论如何,关于夏殷的部分,是后人追记的。所记是否可靠,不能令人不怀疑。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随着196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这种疑虑才慢慢在科学鉴定面前打消了。二里头宫殿的建造年代据C14测定和树轮较正,大约在公元前1590—1300年间,就相当夏朝时期。因此,可以说城市模型起源于夏代。此时政权的中心地区,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北至今河北。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遗址的发现,尚不能证明夏朝已进入了阶级社会。
夏朝还有一个副产品——《夏小正》。《夏小正》是对以前的历法一个总结,也是农业国家的一个必然关注点。这就是“夏历”的来源
【夏朝最后一个王者---夏桀】
在过去六七十年,学者们为探索夏代史迹,尤其是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探讨夏文化的遗迹做了很多工作。虽然迄今为止仍未发现夏人使用的文字,但是有关夏代史迹的认定应当说是比过去清楚得多了,从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角度证明夏王朝存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以至于国内绝大多数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基本不表示怀疑。国外也有部分学者同情中国学者的立场,如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高希的著作《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在谈到世界最早的文明社会时便明确指出:“大约公元前2000年,中国的文明在新石器文化出现的地方发展起来,夏及后来商的统治者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王国,在那里他们建造了规模相当的灌溉工程。第一座城邦二里头,建于公元前1900年。”麦克高希对夏的看法与中国多数学者还有些差距,但其认为夏作为商以前的一个政治社会已进入文明社会,是一个“王国”的认识是很明确的。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更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但相信麦克高希的看法决非代表他一人。
【相当于夏时代的字符图形】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仍有相当部分外国学者对夏代的存在持根本否定的态度。他们不熟悉我国的历史文献,不了解我国学者对于夏史研究的基本思路,也不愿去认真思考我国学者在对夏的探索中有了哪些值得重视的新材料和新论点,他们对夏的否定仍基本停留在过去。更有甚者,其中一些人十分不恰当地将我国学者对夏及其以前历史的探究归结为某种政治行为或受某种道德观念的驱动,这就更不是一种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的态度了。
查了下资料,50的奖励蛮诱人的,选我吧
2014-01-15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
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
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
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夏人已经掌握许多天文历法的知识,《夏小正》即是中国最早的历书。治铸铜业是夏朝新兴的重要手工业。
二里头一、二期文物中出现玉制礼器, 说明其已经有相当文化水平。
2014-01-15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废除部落传统的“禅让”制、杀死柏益称王而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王朝。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的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为大一统的商朝所代替。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