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患病小鹅表现为精神萎靡,不能站立,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伴有气泡的水样便,表现为渗出性肠炎。鼻孔有浆液性分泌物,周围污秽不洁,常甩头;病鹅出现颈部扭转,两腿麻痹,全身抽搐等神经症状。剖检病死鹅,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发炎、坏死,有大量淡黄色渗出物,肠腔中有灰白色、淡黄色的固形物,质地坚硬,形如腊肠样,堵塞肠管。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小鹅瘟应以预防为主 种鹅在开产前应先后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方法是在开产前30日内进行第1次注射免疫,隔15日后进行第2次接种免疫。雏鹅应在1日龄时注射小鹅瘟疫苗。
(2)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注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注射方法和剂量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执行。
简介: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雏鹅的临诊特点是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对养鹅业的发展,影响极大,搞好小鹅瘟的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预防:
1、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临诊特点,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影响极大。雏番鸭亦可感。
流行病学诊断。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华东地区流行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东北、西北地区为4~7月,西南地区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
临床症状诊断。雏鹅3~5日龄即开始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没有症状就突然死亡。15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为急性,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天内衰竭死亡。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病理变化诊断。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黏液增多,黏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直肠黏膜轻微出血,内含黄白色稀粪。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鹅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脾脏充血。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后,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有的病变不典型,仅见黏膜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较多的灰白色纤维素性絮片。
综合防治技术
预防国浩高科鹅瘟特抗+头孢先锋混合肌肉注射,可以有效的预防小鹅瘟。预防期是半个月。
治疗: 在确诊小鹅瘟后,应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每只皮下注射0.5~0.8毫升高效价鹅瘟特抗。患病仔鹅紧急注射鹅瘟特抗,小鹅(10日龄或体重150克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大鹅(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同时工作人员进出每个群体时要注意换衣换鞋,避免交叉感染。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可配合使用急救扰干素,20毫升每只注射1500羽成禽,2000羽雏禽。饮水50毫升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着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鹅可肌注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帮助鹅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