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背景,简单一点,一二百字能概括的,能把事情说清的!
南京大屠杀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
12月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图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
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
扩展资料: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内,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纵兵屠杀无辜的罪恶行径,其手段野蛮残忍,且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并举。
其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的暴行,无数公私财物被掠夺,文化古都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以及陆续回到南京的外国使馆人员还秘密地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成为留存至今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动态画面。
当年亲身经历日军暴行的南京军民,留下了大量的受害证言。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也留下了大量的加害记录。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设在南京的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对南京大屠杀专案审理,对南京大屠杀案做了法律的定论,分别判处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犯绞刑和死刑。
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背景资料:南京大屠杀基本历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