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什么水果
中国古代的水果有很多,比如:荔枝、龙眼、葡萄、西瓜、李子等。
1、荔枝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Sonn.)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
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因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2、龙眼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Lour.),又称桂圆,益智。莆田当地百姓称为三尺农味;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
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
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凸体。
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广东最盛,福建次之;云南及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龙眼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著名果树之一,常与荔枝相提并论。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提高热能、补充营养。
3、葡萄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
花期4-5月,果期8-9月。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4、西瓜
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Thunb.) Matsum. et Nakai)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叶柄粗,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
带白绿色,两面具短硬毛,叶片基部心形。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3-4厘米,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萼筒宽钟形;花冠淡黄色;雄蕊近离生,花丝短,药室折曲。
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同;子房卵形,柱头肾形。果实大型,近于球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果皮光滑,色泽及纹饰各式。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红色,两面平滑,基部钝圆。
通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中国各地栽培,品种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种子形式多样,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东台等地最为有名。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
久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金、元时始传入中国。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5、李子
李子(Prunus salicinaLindl.),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李子、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实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李子味酸,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进胃肠蠕动,因而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尤其对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有效。
新鲜李肉中的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酰胺等氨基酸,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效果。
李子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作用,李子中抗氧化剂含量高的惊人,堪称是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级水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荔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葡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子
四、中国的水果
关于中国外来作物的研究,以往多半集中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茶、棉花)上,对于水果、蔬菜等副食品的讨论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的水果种类十分丰富,对于水果的应用相当早,并且是第一个发展出复杂的“接枝法”的地方。中国对于水果的广泛运用,可以从各种祭祀、典礼、会议、馈赠都使用到水果可以看出来。《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即是主掌果园以及礼仪上用果的官。《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则表示出早期中国广泛的在赠礼中使用水果。以下以各种水果传入的地方,简单的介绍中国水果的传播与运用:
1、中国北方的水果
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最常出现的水果是桃、李、枣、栗,其次是梨、梅、杏、榛、柿、瓜、山楂、桑椹,其它如杞、花红、樱桃也偶而会出现。这些大抵就是早期中国北方原生的温带果树,或者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物种。
其中最常见的桃、李、枣、栗常常被用来当作祭礼或馈礼之用。除了前述《诗经》“投桃报李”的典故以外,《左传》中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而枣栗则常用于祭礼,并且是妇人的“挚”(即见面礼),其常见可以见得。这四种水果中又以桃最为常见。《诗经》中经常可以见到以桃为主题的诗歌,超过其它植物。《诗经》所赋比兴的对象常是生活中所见之物,可见桃树的普遍,以至于常常入诗。而在春秋战国时,亦有许多以带有“桃”字的地名,如桃丘、桃林等。
中国的桃可能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从中国西北经中亚传入波斯,在由波斯传入希腊和欧洲各国,以至于西方早期以为桃原产于波斯,而称其为Persica,即波斯之意。
2、早期从南方引进的水果
随着南方逐渐纳入中国文化圈,许多原产于南方的水果也渐渐被食用。其中包括了橘、柚、柑、橙、荔枝、龙眼、林檎(又称花红)、枇杷、杨梅、橄榄。这些水果的物种来源除了中国南方的原生种以外,也有来自印度和南洋的。
其中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柑橘类较早被运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常见了。《淮南子》中有“橘逾淮为枳”的故事(在《列子》中是柚),其内容是有人到南边的吴国(长江下游)吃到好吃的橘子,于是把它移植到淮河的北边,结果却变成酸的枳。这个故事除了可以见得此时橘柚主要产在淮河以南外,更显现出在春秋战国时对于物种的移植实验已经有了高度兴趣。橘柚此时常被合称,被认为是南方特产。《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厥包橘柚为锡贡。”《吕氏春秋》:“果之美者,云梦之柚。”前者把橘柚当作是扬州(长江下游)上贡的特产,后者则说明云梦(长江中游)为柚的重要产区。
荔枝等其它水果,多产于西蜀或岭南,稍比橘柚等晚为中国所熟知,但至少在汉朝,这些水果也都算蛮常见的了。荔枝相传是汉武帝破南越(经广东)所传入的,也有传说是南越王赵佗献给汉高祖的。因为远在岭南,路途遥远,得来不易,一般视为珍果。汉朝曾经赐给匈奴单于橘、橙、荔枝、龙眼等北方罕见的水果。而更有名的则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传说。唐朝诗人因而有许多题咏荔枝的诗作,如韩偓《荔枝》:“巧裁绛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枇杷也是南方的水果,产于西蜀、岭南、荆州、扬州。因为产量不多,常常与荔枝并称,两者都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林檎则是一种和苹果相近的水果,同为蔷薇科植物。原产于西蜀和南方,可以是从印度所传入的。一直到晋时,还算是蛮珍贵的果实。到唐朝以后,可以因为气候的转变,比较少有食用林檎的记载,倒是有许多咏林檎花的诗。橄榄在汉武帝时,曾经与荔枝、龙眼、柑橘一起做移植北方的实验,然而似乎没有成功。橄榄在中国主要栽种在岭南,并不普遍,同时也没有拿来榨油的习惯
3、从西方引进的水果
一般都认为张骞通西域,引进许多西方的水果。虽然仍不能确认这些水果是张骞所带来的,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都与西方的交通有关。这些水果主要有葡萄(早期作蒲桃)、胡桃、石榴(或做安石榴)和柰。
中国的水果
关于中国外来作物的研究,以往多半集中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茶、棉花)上,对于水果、蔬菜等副食品的讨论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的水果种类十分丰富,对于水果的应用相当早,并且是第一个发展出复杂的“接枝法”的地方。中国对于水果的广泛运用,可以从各种祭祀、典礼、会议、馈赠都使用到水果可以看出来。《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即是主掌果园以及礼仪上用果的官。《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则表示出早期中国广泛的在赠礼中使用水果。以下以各种水果传入的地方,简单的介绍中国水果的传播与运用:
中国北方的水果
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最常出现的水果是桃、李、枣、栗,其次是梨、梅、杏、榛、柿、瓜、山楂、桑椹,其它如杞、花红、樱桃也偶而会出现。这些大抵就是早期中国北方原生的温带果树,或者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物种。
其中最常见的桃、李、枣、栗常常被用来当作祭礼或馈礼之用。除了前述《诗经》“投桃报李”的典故以外,《左传》中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而枣栗则常用于祭礼,并且是妇人的“挚”(即见面礼),其常见可以见得。这四种水果中又以桃最为常见。《诗经》中经常可以见到以桃为主题的诗歌,超过其它植物。《诗经》所赋比兴的对象常是生活中所见之物,可见桃树的普遍,以至于常常入诗。而在春秋战国时,亦有许多以带有“桃”字的地名,如桃丘、桃林等。
中国的桃可能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从中国西北经中亚传入波斯,在由波斯传入希腊和欧洲各国,以至于西方早期以为桃原产于波斯,而称其为Persica,即波斯之意。
早期从南方引进的水果
随着南方逐渐纳入中国文化圈,许多原产于南方的水果也渐渐被食用。其中包括了橘、柚、柑、橙、荔枝、龙眼、林檎(又称花红)、枇杷、杨梅、橄榄。这些水果的物种来源除了中国南方的原生种以外,也有来自印度和南洋的。
其中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柑橘类较早被运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常见了。《淮南子》中有“橘逾淮为枳”的故事(在《列子》中是柚),其内容是有人到南边的吴国(长江下游)吃到好吃的橘子,于是把它移植到淮河的北边,结果却变成酸的枳。这个故事除了可以见得此时橘柚主要产在淮河以南外,更显现出在春秋战国时对于物种的移植实验已经有了高度兴趣。橘柚此时常被合称,被认为是南方特产。《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厥包橘柚为锡贡。”《吕氏春秋》:“果之美者,云梦之柚。”前者把橘柚当作是扬州(长江下游)上贡的特产,后者则说明云梦(长江中游)为柚的重要产区。
荔枝等其它水果,多产于西蜀或岭南,稍比橘柚等晚为中国所熟知,但至少在汉朝,这些水果也都算蛮常见的了。荔枝相传是汉武帝破南越(经广东)所传入的,也有传说是南越王赵佗献给汉高祖的。因为远在岭南,路途遥远,得来不易,一般视为珍果。汉朝曾经赐给匈奴单于橘、橙、荔枝、龙眼等北方罕见的水果。而更有名的则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传说。唐朝诗人因而有许多题咏荔枝的诗作,如韩偓《荔枝》:“巧裁绛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枇杷也是南方的水果,产于西蜀、岭南、荆州、扬州。因为产量不多,常常与荔枝并称,两者都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林檎则是一种和苹果相近的水果,同为蔷薇科植物。原产于西蜀和南方,可以是从印度所传入的。一直到晋时,还算是蛮珍贵的果实。到唐朝以后,可以因为气候的转变,比较少有食用林檎的记载,倒是有许多咏林檎花的诗。橄榄在汉武帝时,曾经与荔枝、龙眼、柑橘一起做移植北方的实验,然而似乎没有成功。橄榄在中国主要栽种在岭南,并不普遍,同时也没有拿来榨油的习惯
从西方引进的水果
一般都认为张骞通西域,引进许多西方的水果。虽然仍不能确认这些水果是张骞所带来的,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都与西方的交通有关。这些水果主要有葡萄(早期作蒲桃)、胡桃、石榴(或做安石榴)和柰。
中国虽然有原生的野葡萄,但是要等到从西方传入后,才开始有吃葡萄、酿葡萄酒的习惯。葡萄几乎可以确定是由西域所传入。史书中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葡萄在中国仍然被视为珍果之一,而到唐朝时葡萄酿酒方稍微普遍,并且有许多咏葡萄酒的诗。然而葡萄酒此时主要仍然与胡人形象相连。
除了葡萄以外,石榴也是一种由西方传入,可用作酿酒的水果。石榴的种植在中国似乎比葡萄普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很常见了。而石榴酒也常和葡萄酒并称。然而石榴更常见的用途似乎是用来欣赏,石榴花常常是诗人做诗的题材。胡桃(或称核桃)和葡萄一样,在中国也有原生种,但是并没有被广泛食用,在汉朝从西方传入后才被视为水果。
桑葚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想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没错,这句话就是出自《诗经》,而里面所说的就是桑葚。
荔枝
说到荔枝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了吧。还有苏轼也极喜欢吃荔枝,都吃上火了。
葡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里的葡萄美酒自然就是葡萄酿造的。葡萄张骞通西域以后带过来的,也就是说汉武帝之前的皇帝都没吃过葡萄。
桃、李、梨
桃、李、梨是古代最常见的三种水果了,《诗经》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丘中有李,彼留之子”的记载,还有最出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西瓜
西瓜可是现代人消暑必备的神器,也是古代就有的一种水果,但是也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的一百年才流传开来。
菠萝
古人称之为“果凤梨”、“番菠萝”。菠萝原产南美洲的巴西、秘鲁等地,在十六世纪初先传入印度和马来半岛,十七世纪时传入中国南方。
香蕉
香蕉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中就有香蕉的记载,算的上是古代人经常吃的水果。
上面这些都是古代常见的水果,但也并不是古代人都能吃得起,有的水果更是只供应给皇家或者贵族,至于平头百姓想吃恐怕是难于登天的。当然现代人吃水果更方便了,像火龙果、草莓、蛇果之类的,估计古代的皇帝也是吃不到的,现代人却可以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