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全部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自主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总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物理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知识的兴趣,主动的学习。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例如我在教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时,那天早晨刚好上雾,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早上我们在上学的路上时有什么感觉?这时全班同学都抢着回答:早晨上雾,我们的衣服都湿了。紧接着我就雾是怎么出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而用我们身边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人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动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性的、共性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设问,使学生学得全而深,而不是将课本的知识再从头至尾认真讲解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得到教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物理教学中,要从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不断的设问,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欲望,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满足这种欲望。
3. 精巧点拨,突现自主学习
学贵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4. 建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联合国曾经提出:“学生应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每个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与组之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这一点在物理探究实验课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体现。比如八年级物理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课中,体现探究全过程,在实验中要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能力高、中、低、差,这样探究下来效果非常好,每个组员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5. 形式多样,培养信心
课改刚刚起步几年,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都是被“抱”大的,已经习惯了你讲我听的模式,习惯了“被动学习”,他们不敢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更不懂自己去制定学习策略,独创性明显缺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重要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同学,在他给出答案时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留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一些思考题,体现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我在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总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物理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知识的兴趣,主动的学习。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例如我在教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时,那天早晨刚好上雾,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早上我们在上学的路上时有什么感觉?这时全班同学都抢着回答:早晨上雾,我们的衣服都湿了。紧接着我就雾是怎么出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而用我们身边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人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动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性的、共性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设问,使学生学得全而深,而不是将课本的知识再从头至尾认真讲解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得到教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物理教学中,要从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不断的设问,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欲望,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满足这种欲望。
3. 精巧点拨,突现自主学习
学贵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4. 建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联合国曾经提出:“学生应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每个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与组之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这一点在物理探究实验课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体现。比如八年级物理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课中,体现探究全过程,在实验中要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能力高、中、低、差,这样探究下来效果非常好,每个组员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5. 形式多样,培养信心
课改刚刚起步几年,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都是被“抱”大的,已经习惯了你讲我听的模式,习惯了“被动学习”,他们不敢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更不懂自己去制定学习策略,独创性明显缺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重要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同学,在他给出答案时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留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一些思考题,体现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