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什么历史事迹? 5
展开全部
从虎门销烟到三元里抗英,从广州人民的反租地、反入城斗争到抗击英法军队的侵略
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发动的10次武装起义中,有8 次是在广东进行的。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到1900年的惠州三洲田起义;从1907年的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到1908年的钦州马笃山起义;从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广东民众的武装反清斗争前赴后继,振奋人心,极大地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黄花岗起义,给予清王朝沉重的一击,促进了辛亥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在广东的历次反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枪声鸣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武昌起义和湘赣等省相继反正后,广东革命党人在各地组织民军起义响应,急谋发难。在兵临城下、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为大势所迫,广州绅商与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斡旋,意图“和平独立”,以免荼毒生灵。远在海外的孙中山,对广东的独立也特别关心,亲自向广东同盟会员指示方略,并致电张鸣岐,晓以大义,请他速率所部反正。11月9日,广东“和平”宣告独立,张鸣岐被推为都督。但在民众的强烈反对下,张鸣岐不敢就职,潜逃香港。各界代表又改选同盟会员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中旬,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其军、政、财、文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这在其他省份几乎是没有的。广东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革命党人长期着力经营的结果,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内容的革命政策,对安定光复后的社会政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尔后,广东军政府组织了8000人的北伐军,北上支援全国革命战争,并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战三捷,为捍卫新生的共和政权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发动的10次武装起义中,有8 次是在广东进行的。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到1900年的惠州三洲田起义;从1907年的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到1908年的钦州马笃山起义;从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广东民众的武装反清斗争前赴后继,振奋人心,极大地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黄花岗起义,给予清王朝沉重的一击,促进了辛亥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在广东的历次反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枪声鸣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武昌起义和湘赣等省相继反正后,广东革命党人在各地组织民军起义响应,急谋发难。在兵临城下、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为大势所迫,广州绅商与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斡旋,意图“和平独立”,以免荼毒生灵。远在海外的孙中山,对广东的独立也特别关心,亲自向广东同盟会员指示方略,并致电张鸣岐,晓以大义,请他速率所部反正。11月9日,广东“和平”宣告独立,张鸣岐被推为都督。但在民众的强烈反对下,张鸣岐不敢就职,潜逃香港。各界代表又改选同盟会员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中旬,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其军、政、财、文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这在其他省份几乎是没有的。广东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革命党人长期着力经营的结果,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内容的革命政策,对安定光复后的社会政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尔后,广东军政府组织了8000人的北伐军,北上支援全国革命战争,并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战三捷,为捍卫新生的共和政权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展开全部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历史故事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畏惧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英军一个连队几遭全歼,其余逃回炮台。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畏惧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英军一个连队几遭全歼,其余逃回炮台。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