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农业企业存在哪些经营风险,提出规避和处置的对策
1个回答
2016-10-29 · 专注果业30年 果品行业领道者
成都天府新区宗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成都天府新区宗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全国著名水果之乡——成都市天府新区(原双流县)白沙镇,是一家集名优果苗供应和省力化栽培技术,时鲜水果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实体!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农业企业存在一下几种经营风险:
1. 自然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经营最主要的风险是自然风险。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自然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台风、洪水、干旱、地面下降、严寒、酷暑、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等等,都会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损失,有的损失还可能是毁灭性的。自然风险有许多是不可知的,也无法避免。有些是可以预报的,可以通过人的力量来预防,通过增强抗灾减灾措施来减少损失。当然,也有些自然风险的形成,还可能是人为的原因。例如地面下降、外来生物入侵等。
2.市场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市场风险已凸显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当前农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要表现为价格波动。价格波动而形成的市场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价格风险。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特征相关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销售周期短。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与分割,必然会产生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由此而产生价格风险,也就成为了农业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由于农产品大多是鲜活商品,比较容易腐蚀,其流通过程必须迅速而安全。故农产品销售需要采取保鲜、特殊运输等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地进入消费。农产品的流通与工业产品的流通相比,更具专用性和即时性。这些都有可能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发市场风险。三是防范风险具有艰巨性。当前我市的农业仍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体,这就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市场信息更加零星。这种局面所带来的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就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从而引发市场风险。小规模的家庭经营,降低了市场效率,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很难避免市场风险。四是预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农产品生产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的。经济转型要求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而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又比较单一,产品多样化程度低,很难消化由国际国内市场波动而引发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就更大了。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要对农业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就是制度(或政策)在变革(或实施)过程中,由于其结果的不可预见性,使制度(或政策)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出现的几次波动,实际上就是因制度变革出现问题而形成的风险。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基本制度不完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业的基本制度,例如土地的经营制度、流转制度,农民的财产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农业的经营制度、投资制度、保险制度等等的创新与变革,都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许多潜在的制度冲突必然地要被激发出来,从而影响各种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制度风险。二是经营制度不配套。特别是原有的土地经营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先后被打破,而新的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的农
业经营制度新体系尚在建立之中,新体制的各个方面还不配套。由此也就产生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大量圈占粮田、农民没有种田的积极性、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高涨、各方面搭车乱收费等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大量发生,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进而也就引发了农业经济的过渡性波动。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农业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建立之中。目前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主要是农业市场主体的缺位,造就了农产品流通机制、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信息传播及反馈机制等等的不健全不完善。这些不仅造就了市场风险,也从多个方面制约了制度变革,进而引发了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与制度风险的相互交织,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转型时期农业风险的一大特点。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是众所周知的共识。但是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和制度选择,无疑也要付出成本的,要承担实施新制度和新结构的风险。这种制度和结构的实施是否可行,关键还是要看结构调整带来的收益和付出成本的大小。
4.技术风险
技术进步是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大大拓宽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使得农业的竞争,从资源禀赋优势的竞争变成了技术优势的竞争。但是农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收益和效率,还有隐藏的风险。农业技术风险是指推进农业技术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传递形式具有公开性。农业生产一般都是露天作业,具有很强的公开性,生产技术的保密性很差。绝大多数的农业技术属于经验型,比较容易被人模仿。无度的技术模仿,有可能会使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使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这样的技术传递越广,带来的技术风险就越大。二是传递渠道具有不畅性。在技术市场及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只能以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而产生的信息错误,由于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而产生的信息错误,由于道德败坏行为传递错误信息等等,从而也就很难免引发技术风险。三是传递受体具有差异性。当前的农业技术,多以知识形态而存在。即便是实物形态,如作物品种或牲畜品种等等,也很难直观地辨别其优劣。这就要求农业技术传递的接受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市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因为接受技术传递者的素质不高,难以掌握技术要领,造成部分农民失败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四是传递环境具有制约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外界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较为严格的选择性。例如,自然条件发生变化而不能满足其技术要求,则技术的优势不仅不能显现,还可能适得其反,遭受到巨大损失,其收益可能与预期的相去甚远。社会经济环境对技术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上。一项技术的推广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价格和市场规模。当市场需求发生逆转时,最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实现不了效益。总的来说,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而农业的技术风险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5.信贷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必要的信贷支持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新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农业借贷资金的规模也会随之而不断扩大,从而带来的信贷风险也会相应地扩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期成本很难准确预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即使是最为稳定的货币价格也随时变动。在农业的信贷活动中,人们对借贷资金未来利率的变动或借贷货币汇率的变动,是很难准确地进行预测的。无法准确把握借贷资金的成本,信贷风险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二是预期收益很难准确确定。在农业项目的投资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应该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对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率状况,也就很难确定。这都有是造成农业信贷风险的基本原因。事实上,农业信贷因客观上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而充满着风险,借贷资金规模越大,其风险也会随之扩大。需要指出的是,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上述各种风险常常是重迭在一起的,使得农业的经营风险显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加难以防范。
二、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防范农业风险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艰巨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做大量的艰巨和创造性的工作。
1、充分认识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极端重要性。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确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富裕的保证,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而事实上农业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它的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充满着经营风险。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又很难防范农业的经营风险。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们过去的教训说明,有效防范农业风险,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发挥主要的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尽快地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经营风险防范新机制,有效地控制农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并尽可能地把经营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防范农业的自然风险,可根据自然风险不同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加强城乡和农田的各种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防洪抗旱的能力。加强对台风、暴雨、干旱、严寒、酷暑等灾害性气候的预报工作,以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控制与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加强对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的检验检查和检测工作,努力把这类自然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切实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以控制与减少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分类别制定各种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后的抗险预案,以尽快控制灾情,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农民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抗御农业自然风险方面,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显然还不够,有些方面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作用,通过行政和财政的有力支持,为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构筑起一道牢固的抗御自然风险的防线。 3、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种养加结合、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防止与抵御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连接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产业联系,改变了农产品的实物形态与销售方式,有利于防止和分散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产品专业基地的形成,能有效地把现行体制下分散零星的农户和农业聚集起来,从而架起了千百万个小型农业经营户与国际国内大市场联系的桥梁与网络,也就能有效地化解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
4、完善农业发展机制,减少发生制度风险的可能。目前农业所面临的政策风险,从本质上讲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工作还没有到位而诱发的。其主要的问题是农民的市场主体、财产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更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定。农村原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已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与集体土地的关系,与集体资产的关系,与宅基地的关系等等,有的法律规定不够清晰,有的有规定但很难操作,在实践中在许多地方事实上都没有很好地落实。这方面的制度不明确,不能早日从法律层面解决,农业的经营制度、市场制度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完善化,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因而必须加快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步伐,促进农业经营制度、市场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完善,最终建立起合理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5、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放大科技进步的正面效应。形成科技风险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本的方面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素质不高这两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以利于构架科研单位与农民与农业的直通桥梁,可以有效地解决诱发技术风险的瓶颈因素。加强农科推广网络的建设,可以从现有的农业的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入手,以网罗有关科技人员,搭建推广网络。农业技术推广,要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解农业发展之难,解农民增收之难。农技推广网络应主要由政府财政供养,免费或基本免费为农民与农业服务。提高农民的素质,是防止与减少技术风险的根本途径。要象培训城市工人一样,高度重视农民的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充分地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全面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6、建立农业信贷新机制,减少信贷风险的危害。在农业和金融都在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条件下,农业发展遭信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农业的信贷风险,就必须加快探索建立农业信贷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至少应包括,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之尽快恢复农民所有、农民所管、农业所用的机制。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或信贷风险基金,援助因信贷风险而造成发展困难的农业项目。进一步鼓励与促进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形成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内外结合的农业投资新机制。进一步鼓励与支持农民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获取更大的农业外的利润,千方百计提高农业产出的平均利润率。
1. 自然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经营最主要的风险是自然风险。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自然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台风、洪水、干旱、地面下降、严寒、酷暑、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等等,都会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损失,有的损失还可能是毁灭性的。自然风险有许多是不可知的,也无法避免。有些是可以预报的,可以通过人的力量来预防,通过增强抗灾减灾措施来减少损失。当然,也有些自然风险的形成,还可能是人为的原因。例如地面下降、外来生物入侵等。
2.市场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市场风险已凸显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当前农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要表现为价格波动。价格波动而形成的市场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价格风险。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特征相关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销售周期短。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与分割,必然会产生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由此而产生价格风险,也就成为了农业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由于农产品大多是鲜活商品,比较容易腐蚀,其流通过程必须迅速而安全。故农产品销售需要采取保鲜、特殊运输等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地进入消费。农产品的流通与工业产品的流通相比,更具专用性和即时性。这些都有可能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发市场风险。三是防范风险具有艰巨性。当前我市的农业仍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体,这就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市场信息更加零星。这种局面所带来的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就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从而引发市场风险。小规模的家庭经营,降低了市场效率,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很难避免市场风险。四是预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农产品生产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的。经济转型要求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而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又比较单一,产品多样化程度低,很难消化由国际国内市场波动而引发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就更大了。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要对农业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就是制度(或政策)在变革(或实施)过程中,由于其结果的不可预见性,使制度(或政策)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出现的几次波动,实际上就是因制度变革出现问题而形成的风险。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基本制度不完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业的基本制度,例如土地的经营制度、流转制度,农民的财产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农业的经营制度、投资制度、保险制度等等的创新与变革,都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许多潜在的制度冲突必然地要被激发出来,从而影响各种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制度风险。二是经营制度不配套。特别是原有的土地经营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先后被打破,而新的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的农
业经营制度新体系尚在建立之中,新体制的各个方面还不配套。由此也就产生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大量圈占粮田、农民没有种田的积极性、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高涨、各方面搭车乱收费等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大量发生,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进而也就引发了农业经济的过渡性波动。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农业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建立之中。目前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主要是农业市场主体的缺位,造就了农产品流通机制、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信息传播及反馈机制等等的不健全不完善。这些不仅造就了市场风险,也从多个方面制约了制度变革,进而引发了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与制度风险的相互交织,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转型时期农业风险的一大特点。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是众所周知的共识。但是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和制度选择,无疑也要付出成本的,要承担实施新制度和新结构的风险。这种制度和结构的实施是否可行,关键还是要看结构调整带来的收益和付出成本的大小。
4.技术风险
技术进步是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大大拓宽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使得农业的竞争,从资源禀赋优势的竞争变成了技术优势的竞争。但是农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收益和效率,还有隐藏的风险。农业技术风险是指推进农业技术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传递形式具有公开性。农业生产一般都是露天作业,具有很强的公开性,生产技术的保密性很差。绝大多数的农业技术属于经验型,比较容易被人模仿。无度的技术模仿,有可能会使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使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这样的技术传递越广,带来的技术风险就越大。二是传递渠道具有不畅性。在技术市场及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只能以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而产生的信息错误,由于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而产生的信息错误,由于道德败坏行为传递错误信息等等,从而也就很难免引发技术风险。三是传递受体具有差异性。当前的农业技术,多以知识形态而存在。即便是实物形态,如作物品种或牲畜品种等等,也很难直观地辨别其优劣。这就要求农业技术传递的接受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市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因为接受技术传递者的素质不高,难以掌握技术要领,造成部分农民失败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四是传递环境具有制约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外界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较为严格的选择性。例如,自然条件发生变化而不能满足其技术要求,则技术的优势不仅不能显现,还可能适得其反,遭受到巨大损失,其收益可能与预期的相去甚远。社会经济环境对技术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上。一项技术的推广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价格和市场规模。当市场需求发生逆转时,最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实现不了效益。总的来说,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而农业的技术风险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5.信贷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必要的信贷支持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新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农业借贷资金的规模也会随之而不断扩大,从而带来的信贷风险也会相应地扩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期成本很难准确预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即使是最为稳定的货币价格也随时变动。在农业的信贷活动中,人们对借贷资金未来利率的变动或借贷货币汇率的变动,是很难准确地进行预测的。无法准确把握借贷资金的成本,信贷风险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二是预期收益很难准确确定。在农业项目的投资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应该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对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率状况,也就很难确定。这都有是造成农业信贷风险的基本原因。事实上,农业信贷因客观上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而充满着风险,借贷资金规模越大,其风险也会随之扩大。需要指出的是,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上述各种风险常常是重迭在一起的,使得农业的经营风险显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加难以防范。
二、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防范农业风险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艰巨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做大量的艰巨和创造性的工作。
1、充分认识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极端重要性。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确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富裕的保证,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而事实上农业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它的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充满着经营风险。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又很难防范农业的经营风险。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们过去的教训说明,有效防范农业风险,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发挥主要的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尽快地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经营风险防范新机制,有效地控制农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并尽可能地把经营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防范农业的自然风险,可根据自然风险不同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加强城乡和农田的各种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防洪抗旱的能力。加强对台风、暴雨、干旱、严寒、酷暑等灾害性气候的预报工作,以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控制与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加强对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的检验检查和检测工作,努力把这类自然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切实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以控制与减少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分类别制定各种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后的抗险预案,以尽快控制灾情,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农民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抗御农业自然风险方面,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显然还不够,有些方面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作用,通过行政和财政的有力支持,为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构筑起一道牢固的抗御自然风险的防线。 3、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种养加结合、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防止与抵御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连接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产业联系,改变了农产品的实物形态与销售方式,有利于防止和分散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产品专业基地的形成,能有效地把现行体制下分散零星的农户和农业聚集起来,从而架起了千百万个小型农业经营户与国际国内大市场联系的桥梁与网络,也就能有效地化解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
4、完善农业发展机制,减少发生制度风险的可能。目前农业所面临的政策风险,从本质上讲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工作还没有到位而诱发的。其主要的问题是农民的市场主体、财产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更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定。农村原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已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与集体土地的关系,与集体资产的关系,与宅基地的关系等等,有的法律规定不够清晰,有的有规定但很难操作,在实践中在许多地方事实上都没有很好地落实。这方面的制度不明确,不能早日从法律层面解决,农业的经营制度、市场制度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完善化,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因而必须加快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步伐,促进农业经营制度、市场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完善,最终建立起合理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5、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放大科技进步的正面效应。形成科技风险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本的方面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素质不高这两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以利于构架科研单位与农民与农业的直通桥梁,可以有效地解决诱发技术风险的瓶颈因素。加强农科推广网络的建设,可以从现有的农业的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入手,以网罗有关科技人员,搭建推广网络。农业技术推广,要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解农业发展之难,解农民增收之难。农技推广网络应主要由政府财政供养,免费或基本免费为农民与农业服务。提高农民的素质,是防止与减少技术风险的根本途径。要象培训城市工人一样,高度重视农民的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充分地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全面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6、建立农业信贷新机制,减少信贷风险的危害。在农业和金融都在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条件下,农业发展遭信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农业的信贷风险,就必须加快探索建立农业信贷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至少应包括,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之尽快恢复农民所有、农民所管、农业所用的机制。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或信贷风险基金,援助因信贷风险而造成发展困难的农业项目。进一步鼓励与促进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形成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内外结合的农业投资新机制。进一步鼓励与支持农民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获取更大的农业外的利润,千方百计提高农业产出的平均利润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