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厌学的小孩,老师和父母应该怎样进行开导呢?
孩子厌学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一定要及时的开导。虽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但别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学习,甚至有些小孩还产生了厌学的想法。在你看来,一个厌学的小孩儿,老师和父母应该怎样进行开导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分享你的观点!
一.要弄清楚小孩厌学的原因。
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厌学了,那可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不过,我们按照步骤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小孩厌学的原因,其次,我们要及时的开导厌学的孩子,最后,我们要采取措施鼓励孩子的孩子不再厌学。我们先来聊一聊如何找到小孩厌学的原因,不喜欢学习,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必须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不然只是盲目的找孩子谈话,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二.老师和父母要及时开导厌学的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厌学,老师和父母都要及时开导,因为在家里,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多,但是来到学校,老师又充当的是孩子“家长的责任”,所以说老师和家长必须好好的配合,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开导孩子?
三.老师和父母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不再厌学。
我认为只要父母和老师足够耐心,一定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厌学的原因,然后改正。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鼓励孩子厌学,大部分是因为在学校上面找不到乐趣,这个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帮他们主席树立信心,这样他们才会逐渐的接受学习,甚至是爱上学习。千万不要通过打骂的方式来纠正孩子不愿意学习的问题,这个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1、期望少一点:俗话说的“有压力才有动力”,是建立在家长适度期望的情况下的。少一点期望并不是没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同样没有学习的动力。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大,孩子就像托驮着重壳的蜗牛,艰难前行。孩子小的时候,每学会一个新本领,父母感到惊讶,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对孩子每一次的进步赞不绝口。而现在,之所以父母不断打击孩子,就是因为期望值太高了,自家孩子怎么努力看起来都不如其他孩子。
2、鼓励多一点: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成绩实在不算优秀,但是特别喜欢我讲课。我对任何学生都是以鼓励为主,无论学生的成绩,我相信他们总是有闪光点的。师生之间所有的沟通和互动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每次我向学生提问,都会认真根据他们能够接受的难度进行调整。这个学生每次起来回答问题我都会选择他能够回答上的问题,并且根据他的近况进行调整,回答正确就对他提出小小的要求,希望他可以更好,如果没有正确,安慰他并且加油打气。就是这么简单的方式,他特别的信任我。
3、改变多一些:家长要帮助孩子,让他们分析出自己厌学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学呢还是因为不会学,不同的原因对应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对于不想学的孩子,要给他们树立目标;而不会学的,要多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尤其是那些成绩差不多但是进步较快的同学,孩子可以从同学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很多直接有效的帮助。
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时候,最好拿着具体的作业和试卷,甚至是错题集,让老师帮忙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并且提供建议,这种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4、树立一个目标: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他们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这是每个人想考的高校不同。对很多人而言,目标过大、过空、过长,都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目标触手可及且能够通过努力达到,才能带来成就感。比如说孩子可以树立目标,下次考试数学题几何不丢分等,这种小目标一个个实现,才能不断激励着孩子向最后的大目标前进。
孩子经常遇到自己题目做不出来,成绩考得差之类的情况,就会变得没信心。在孩子自信心受挫了以后,家长应该及时鼓励孩子,为孩子打气。而不是在孩子本来就受挫的自信心上又“踩一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没有信心。
其次,不要过多责罚孩子。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成绩不如意以后就会大发脾气,过度地对孩子的责罚、打骂。而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更加失去学习的信心。觉得如果学不好,会挨打挨骂,那还不如不学了。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厌学情况的产生。
最后,多让孩子放松心情。
孩子整天学习,过度紧张的情绪是要定期释放的。长时间不释放的心情就会像气球一样很容易因过度紧张而爆掉。所以要定期地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带孩子去放松一下心情。孩子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以后才能更放得下心更好地去学习。
总结: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的着急是非常能理解,但是为了能帮助孩子尽快地提起学习的兴趣,家长应该多思考,为孩子着想,从他的身上寻找为什么会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走出厌学情绪。
家长要帮助孩子,让他们分析出自己厌学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学呢还是因为不会学,不同的原因对应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对于不想学的孩子,要给他们树立目标;而不会学的,要多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尤其是那些成绩差不多但是进步较快的同学,孩子可以从同学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很多直接有效的帮助。
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时候,最好拿着具体的作业和试卷,甚至是错题集,让老师帮忙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并且提供建议,这种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让老师适当给予孩子一些“偏爱”,比如批改作业详细一些,主动找孩子谈谈心,课堂提问多一些,多给孩子一些表扬、鼓励等等。
老师的这些做法,让孩子感觉自己非常受老师重视,比家长讲的大道理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