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拼的是父母的什么,有远见父母会怎样做?
位上海的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气得跳河。
面对救援人员赌气的她一直说:“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陪读父母的心声啊。
父母和孩子成了互相折磨的仇人,问题出在哪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究其原因:
大多数家长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一个标准,觉得我在为他好,我的孩子就应该是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
如果他没有达到,那就是他不认真、他不专心、他不好好干……
家长委屈,可孩子也不轻松啊,难道不会读书,就应该天天被骂,就要被叫做学渣,抬不起头吗 ?
只有“不及格”的父母,没有“不及格”的孩子,家长的责任重于山。
观察一下你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以下的话:- 你看隔壁家的孩子,你有他一半听话,我也能省点心了。
- 都几点了,叫你几遍了还不起床?
- 还玩、还玩!能不能快点给我写作业?
- 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
- 你再顶嘴一个试试,信不信我抽你?
- 我把你拉扯大容易吗?这孩子咋就这么不听话!
如果你中了1条以上,那就要注意了,这样教,孩子只会越来越不听话,得不偿失。
你教育孩子的样子,就是孩子10年、20年后的样子。
1、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的那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真正的父母应该是“教育学”意义上的。 要想成为真正的父母,就必须不断学习教育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增进教育素养。
育儿即育己。你想要孩子什么样,就让自己成为什么样,言传身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关键在于立德树人,重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家长要做的更多在于言传身教,提升孩子的教养,让孩子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2、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有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心里有些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转而从孩子身上来寻求满足,但这样养不出独立意识的个体。
父母应该把孩子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首先是他自己,是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其次才是孩子。孩子的世界也很简单,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认真的倾听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出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宇宙”。
3、了解每个阶段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不要太心急。
孩子的成长是有着自然的规律的,父母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对孩子每个阶段自然的发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不会担心为孩子出现的成长问题焦虑了,也能在面对问题时应对有策,还能更好发挥孩子积极性。
4、认同孩子的个体差异,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
尊重意味着首先要承认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个体,即便同龄,他们的发展程度、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等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充分的观察和恰当的高水平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