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是缘起性空?(修订版7)
*
《中论》的《观四谛品》中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几句话解释了“缘起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缘起法,依缘而立,自性本空。所以说:缘起性空。
*
1.因为缘起性空,所以万法虚假,没有真实自体。~这是假观
2.因为缘起性空,所以缘起法无真实自体,自性空。所以说:诸法无我。~这是空观
3.认识到“缘起性空”,而不执假有之世间万象,也不执“世间万象绝对空无”、不执“诸法断灭空”,这就是所谓“缘起性空”中道见、中道观。
*
《楞严经》指出:“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
可见,诸法虽无真实自体~谓之“性空”,但是诸法并非没有它的本源。诸法,其相虽假、无真实自体,其性、其本源却是真如自性。
所以,从《楞严经》中得到启发。性空一词,首先可以理解为“无真实自体”。然而,我们又可以将“性空”理解为,诸法的本质本源是空性。所以“性空”的“空”字,一方面可以表达“无真实自体、虚假”之意,另一方面还可以表达“诸法之自性本元实乃真如、空性”之意。
所以,诸法虽无真实自体~谓之“性空”,故而其相是假,然而(诸法)其性却真~其本质本元却是真如自性、空性,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性空”。~~这样来解读“缘起性空”一词,更赋予了新意。
~~所以,客观地来看,《楞严经》从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诠释了“缘起性空”一词的内涵,赋予了这个词以新意。
*
当然,诸法自性是空(诸法的本质本元是真如、空性),这不是通过分析缘起能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实证才能得知的诸法实相。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真正的中道了义无戏论法(真正的中观),不是用思维意识推理得出的“缘起法无真实自体(缘起无自性)”的观点,而是实证诸法实相的境界,此境界非众生之攀缘心可以测度。
*
《楞严经》指出“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所以,中道了义无戏论法(真正的中观)是唯证乃知的,而不是识心分析推理出来的,非识心可以测度、揣摩。《楞严经》云:“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世人的缘起与自然的世界观),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俱无实意。”
*
~~本文供读者参考
*
《中论》的《观四谛品》中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几句话解释了“缘起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缘起法,依缘而立,自性本空。所以说:缘起性空。
*
1.因为缘起性空,所以万法虚假,没有真实自体。~这是假观
2.因为缘起性空,所以缘起法无真实自体,自性空。所以说:诸法无我。~这是空观
3.认识到“缘起性空”,而不执假有之世间万象,也不执“世间万象绝对空无”、不执“诸法断灭空”,这就是所谓“缘起性空”中道见、中道观。
*
《楞严经》指出:“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
可见,诸法虽无真实自体~谓之“性空”,但是诸法并非没有它的本源。诸法,其相虽假、无真实自体,其性、其本源却是真如自性。
所以,从《楞严经》中得到启发。性空一词,首先可以理解为“无真实自体”。然而,我们又可以将“性空”理解为,诸法的本质本源是空性。所以“性空”的“空”字,一方面可以表达“无真实自体、虚假”之意,另一方面还可以表达“诸法之自性本元实乃真如、空性”之意。
所以,诸法虽无真实自体~谓之“性空”,故而其相是假,然而(诸法)其性却真~其本质本元却是真如自性、空性,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性空”。~~这样来解读“缘起性空”一词,更赋予了新意。
~~所以,客观地来看,《楞严经》从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诠释了“缘起性空”一词的内涵,赋予了这个词以新意。
*
当然,诸法自性是空(诸法的本质本元是真如、空性),这不是通过分析缘起能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实证才能得知的诸法实相。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真正的中道了义无戏论法(真正的中观),不是用思维意识推理得出的“缘起法无真实自体(缘起无自性)”的观点,而是实证诸法实相的境界,此境界非众生之攀缘心可以测度。
*
《楞严经》指出“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所以,中道了义无戏论法(真正的中观)是唯证乃知的,而不是识心分析推理出来的,非识心可以测度、揣摩。《楞严经》云:“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世人的缘起与自然的世界观),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俱无实意。”
*
~~本文供读者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缘起的定义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缘起」并非佛陀所「创造」,佛陀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再将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众生宣说、开示。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
缘起论的内容:因、缘、果
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
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无独立性、恒常性,必须靠「因」、「缘」和合才有「果」。「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佛陀一代时教所说的空有、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法,都是为了诠显缘起思想的根本教理所作的方便教说,《楞严经疏》说:「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这说明佛陀的教法有其一贯性。
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主要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学说。尽管各宗各派的经典根据、论述说法不同,对于「缘起说」所阐述的,无非是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以及人生苦乐的来源。
缘起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解释宇宙万法起灭,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稻秆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佛陀的法身,就是诸法的实相,也就是「缘起性空」,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知缘起而有的一切法虚幻不实,即能从缘起法中见到诸法的空性,这就是佛陀的法身。因此《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成佛」,故知欲成佛道,必须谛观缘起。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达到菩提觉悟,以至佛的境界。
缘起的意义
缘起论显示世间上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因缘所生起,因此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遭逢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此外,缘起论启示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持百忍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若能正观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远离贪欲、憎恨、愚痴三毒烦恼。烦恼是系缚众生,使众生不能解脱自在的最大障碍;烦恼既除,当然就能获得生命的解脱。
因此,认识缘起,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把握自己的现在,才能改变自己的将来,如此必能帮助我们把握人生的方向,认识人生的意义,而能活得踏实,活得自在,进而建立感恩的美德,培养随缘的习惯,拥有希望的未来,了悟真实的人生。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缘起的定义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缘起」并非佛陀所「创造」,佛陀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再将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众生宣说、开示。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
缘起论的内容:因、缘、果
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
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无独立性、恒常性,必须靠「因」、「缘」和合才有「果」。「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佛陀一代时教所说的空有、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法,都是为了诠显缘起思想的根本教理所作的方便教说,《楞严经疏》说:「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这说明佛陀的教法有其一贯性。
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主要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学说。尽管各宗各派的经典根据、论述说法不同,对于「缘起说」所阐述的,无非是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以及人生苦乐的来源。
缘起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解释宇宙万法起灭,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稻秆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佛陀的法身,就是诸法的实相,也就是「缘起性空」,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知缘起而有的一切法虚幻不实,即能从缘起法中见到诸法的空性,这就是佛陀的法身。因此《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成佛」,故知欲成佛道,必须谛观缘起。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达到菩提觉悟,以至佛的境界。
缘起的意义
缘起论显示世间上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因缘所生起,因此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遭逢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此外,缘起论启示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持百忍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若能正观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远离贪欲、憎恨、愚痴三毒烦恼。烦恼是系缚众生,使众生不能解脱自在的最大障碍;烦恼既除,当然就能获得生命的解脱。
因此,认识缘起,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把握自己的现在,才能改变自己的将来,如此必能帮助我们把握人生的方向,认识人生的意义,而能活得踏实,活得自在,进而建立感恩的美德,培养随缘的习惯,拥有希望的未来,了悟真实的人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得再清楚也没用,要修持,自己去证啊!这是最难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